謝道軍+++謝明


[摘要] 目的 評價克痤隱酮凝膠聯合紅藍光治療輕中度痤瘡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皮膚科就診的116例輕中度痤瘡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8例。兩組均采用克痤隱酮凝膠外用,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紅藍光照射,均連用6周為1療程。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 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1.3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14%(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1%,對照組為8.6%,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克痤隱酮凝膠聯合紅藍光治療輕中度痤瘡的效果肯定、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痤瘡;克痤隱酮凝膠;紅藍光
[中圖分類號] R75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8(a)-0121-03
痤瘡是一種最常見的發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損容性皮膚病。國外研究[1]表明,12~24歲的青少年痤瘡發病率高達85%。由于其好發于顏面部,嚴重者可留下瘢痕,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痤瘡的發病機制復雜,受多因素影響,包括雄激素增多、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炎癥反應及遺傳等因素[2]。痤瘡的治療方法較多,包括外用藥物、內服藥物和物理治療等,但至今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痤瘡的治療顯效較慢,一般治療藥物的觀察期需4~6周,且長期服用藥物易導致耐藥,并有潛在的不良反應。因此,應盡量選擇局部外用治療,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本研究探討克痤隱酮凝膠聯合紅藍光治療輕中度痤瘡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皮膚科就診的116例輕中度痤瘡患者,所有患者的皮疹好發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且皮疹具有多形性、對稱分布,可有黑頭或白頭粉刺、丘疹、膿皰、囊腫、結節、皮脂溢出等多種損害,無明顯自覺癥狀,符合尋常型痤瘡的診斷標準[3]。入選標準:①年齡16~32歲;②病程3~24個月;③近1個月內未進行過任何治療;④Pillsbury分類法為Ⅰ~Ⅱ度;⑤能堅持治療及觀察8周,且治療期間不采用其他內服和外用藥物。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如肝病患者;②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④對克痤隱酮凝膠過敏者。⑤有光感性疾病,如著色性干皮病;⑥接受過放射線治療患者;⑦黑素瘤患者或者過去有黑素瘤病史者。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8例。其中治療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16~31歲,平均(23.6±5.7)歲,病程4~23個月,平均(8.3±2.1)個月,Pillsbury分類Ⅰ度17例,Ⅱ度41例;對照組男34例,女24例,年齡17~32歲,平均(22.9±6.4)歲,病程4~22個月,平均(7.7±2.3)個月,Pillsbury分類Ⅰ度21例,Ⅱ度3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Pillsbury分類)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克痤隱酮凝膠[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國藥準字:Z20040150]點涂皮損處,2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紅藍光治療儀(銅陵泓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窄譜藍光(波長為415 nm)和紅光(波長633 nm)同時照射,2次/周。兩組均連用6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治療前后由本科室同一名醫生記錄患者皮損數目及不良反應。皮損評分標準:一個粉刺為0.5分,一個丘疹(直徑1~5 mm)為1分,一個膿皰為2分。以治療前后皮損減少率來判定療效[4]:①皮損減少率≥90%為治愈;②皮損減少率在60%~89%為顯效;③:皮損減少率介于20%~59%為有效;④皮損減少率<20%為無效。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1.3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的比較
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1%,對照組為8.6%,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癥狀均較輕,不影響繼續治療。
3 討論
痤瘡是一種最常見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病因較多,機制較復雜,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2,5]。①內分泌因素:皮脂腺的發育和皮脂分泌直接受雄激素控制,后者可刺激皮脂腺增生和皮脂分泌增加,并影響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雄激素增多使皮脂腺的快速發育和皮脂的過量分泌是痤瘡發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礎。②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粉刺的形成始于皮脂腺毛囊的擴大,這種擴張繼發于異常角化的角層細胞。在毛囊漏斗下部,角質形成細胞中板層顆粒減少,代之以大量張力細絲、橋襪和脂質包涵體,此角質細胞不易脫落,導致角層增厚和角質物堆積,使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最終形成角質栓即策粉刺。③感染因素:大量皮脂分泌和排出障礙,易繼發細菌感染,皮脂毛囊中存在多種微生物,如痤瘡丙酸桿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馬拉色菌等,其中以痤瘡丙酸桿菌最為重要,此菌為厭氧菌,皮脂的排出受阻正好為其創造了良好的局部厭氧環境,使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該菌產生的脂酶可分解皮脂中的三酰甘油,產生游離脂肪酸,后者對皮膚及毛囊有刺激性;此外該菌還可產生多肽類物質,趨化中性粒細胞、活化補休和使白細胞釋放各種酶類,引起炎癥。④免疫學因素:炎癥反應包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兩方面。粉刺中的物質通過毛囊壁“漏出”啟動炎癥反應,多種蛋白酶、白介素和腫瘤壞死因子參與炎癥過程,包括對真皮內異物反應。體外腺管生長模型研究顯示,許多粉刺中白介素-1α水平升高,炎癥啟動后發生毛囊壁毀壞,可產生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⑤其他因素:遺傳、飲食、藥物、胃腸功能障礙、內分泌紊亂、機械性刺激、化妝品、不良衛生習慣及某些職業等也可誘發本病。因此,痤瘡的治療原則包括抑制毛囊皮脂腺導管異常角化、抗雄激素、減少皮脂腺分泌、抑制微生物增殖、抗炎等,盡量選擇局部外用治療,以最大限度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克痤隱酮凝膠是由丹參酮、甲氧芐啶、維生素A、維生素E組成的一種外用凝膠制劑。丹參酮是從丹參根中提取的脂溶性部分,其主要單體成分為隱丹參酮和丹參酮ⅡA。丹參酮具有明確的抗菌抗炎作用,并有微弱的雌激素樣活性和抗雄激素作用[6]。維生素A能促進正常表皮細胞增殖,使過度增生的表皮正常化。聯合應用維生素A與維生素E能糾正毛囊皮脂腺角化的缺陷,使痤瘡丙酸桿菌不能生長,從而預防丘疹和粉刺的形成。甲氧芐啶屬抑菌劑,能干擾細菌的葉酸代謝,阻止細菌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與丹參酮合用能起增效的作用。動物實驗[7]證明,克痤隱酮凝膠可明顯減少毛囊角栓、減輕表皮增厚、減少真皮炎癥侵潤等作用。國內有學者[8-9]采用克痤隱酮凝膠治療尋常痤瘡,有效率達1.42%~91.7%,分別優于維A酸乳膏的85.71%和克林霉素凝膠的89.47%。
目前已知光療用于痤瘡的治療是基于痤瘡丙酸桿菌中含有內源性卟啉,而體外研究[10]表明,藍光可激活卟啉,導致痤瘡丙酸桿菌細胞膜結構破壞而死亡。紅光激活卟啉的作用較差,但其可達到皮脂腺的更深層,并可通過誘導巨噬細胞釋放細胞因子而起到抗炎作用[11]。一般藍紅光聯合應用具有互補作用,既可減輕局部炎癥,又能抗菌[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這與國內學者[14-15]報道的結果一致,表明克痤隱酮凝膠聯合紅藍光具有良好的協同和互補作用,用于治療輕中度痤瘡的效果肯定、不良反應少,可避免長期內服藥物不良反應大、易產生耐藥性等缺陷,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White GM.Recent findings in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classification,and subtypes of acne vulgaris[J].J Am Acad Dermatol,1998,39(1):34-37.
[2] 王寶璽.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234-241.
[3] 路永紅.皮膚病性病診斷與治療[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374-378.
[4] 曾佳,王燕,呂錫旌,等.克痤隱酮凝膠聯合芩連片治療輕中度痤瘡46例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 28(12):1307-1308.
[5]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72-477.
[6] 顧克顯.丹參酮的藥理及其在皮膚科臨床的應用[J].皮膚病與性病,1994,16(2):35-37.
[7] 葉壽山,韓傳環,王萍,等.克痤隱酮凝膠對實驗性痤瘡模型等的治療作用[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2002,22(3):155-156.
[8] 蔣興寧.克痤隱酮凝膠治療尋常痤瘡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6(11):959-961.
[9] 徐曉,黃振明,李季,等.克痤隱酮乳膏與1%克林霉素凝膠治療尋常痤瘡效果對比[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4, 11(2):148-149.
[10] Barolet D,Boucher A.Radiant near infra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exposure as skin preparation to enhance photodynamic therapy inflammatory type acne treatment outcome[J].Lasers Surg Med,2010,42(2):171-178.
[11] Sami NA,Attia AT,Badawi AM.Phot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J].J Drugs Dermatol,2008,7(7):627-632.
[12] Goldberg DJ,Russell BA.Combination blue(415 nm) and red(633 nm) LED phot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severe acne vulgaris[J].J Cosmet Laser Ther,2006,8(2):71-75.
[13] 宋維芳,張進.紅藍光聯合治療尋常痤瘡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8(6):362-363.
[14] 羅麗,黃洋,熊琦.克痤隱酮凝膠聯合聯合紅藍光治療尋常痤瘡50例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3,10(12):38-39.
[15] 王俊,蔣震.克痤隱酮凝膠聯合聯合紅藍光治療尋常型痤瘡療效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3):115-116.
(收稿日期:2015-04-28 本文編輯:李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