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雯,樓 平,徐國華
(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湖州供電公司,浙江 湖州 313000)
特高壓建設是國家電網公司的重要發展戰略。通過建設特高壓輸電線路,實現“西電東送”、“以電代煤”,不僅是解決東部地區霧霾問題的可行選擇,也是實現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的必然途徑。隨著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跨區送電治霧霾”,特高壓建設也將從國家電網公司級戰略提升為國家級戰略。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部署,浙江電網在“十二五”期間將規劃新增特高壓“兩交(皖電東送、浙北—福州)兩直(溪洛渡—浙西、寧東—紹興)”工程,形成貫穿南北的特高壓輸電通道。其中,皖電東送1000kV安吉變電站(簡稱安吉變,以下類推)落點湖州,浙北—福州工程過境湖州,這些工程的輸電通道交跨湖州多回在運行的輸電線路。工程的建設勢必導致這些輸電線路的陪停,給電網供電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特高壓建設期間的電網進行風險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實現風險控制,確保在此期間湖州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以皖電東送工程為例,圖1為這一時期湖州電網與外網之間的聯絡圖。正常方式下,湖州電網與外界電網通過4回500kV線路聯絡:瓶妙5823線、妙武5905線(江蘇電源)、王含5435線、含店5436線,1回220kV線路聯絡:瓶窯變至莫梁變充電運行;500kV含山變供嘉興地區大德變電站、青石變共500 MW左右;湖州境內發電廠出力約1550 MW,湖州地區高峰負荷達2800 MW(不含嘉興負荷),從外網受電1750 MW。
皖電東送特高壓工程建設期間,湖州電網多回220kV線路陪停,最為嚴重時期2回500kV線路瓶妙5823線、妙武5905線同停,湖州電網僅通過全線同桿架設的兩回500kV線路王含5435線、含店5436線(線路長約38 km)供電,接線方式薄弱,此時,湖州電網供電能力僅為280萬kW(含青石變、大德變),供電缺口達50萬kW,存在湖州電網全停和重要設備故障緊急限電風險,可能達到重大事故等級,對湖州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較大影響。
從圖1可以看到,影響湖州供電能力的主要環節有:浙江浙能長興發電廠;浙江浙能長興天然氣發電廠;其他500kV/220kV聯絡線路及廠站。對這些重要環節進行N-1與N-2潮流計算,對比允許的穩定限額,可以得到相應情況下湖州電網的供電能力及重要斷面越限情況,最嚴重情況下湖州電網需限電800 MW。

圖1 湖州電網與外網聯絡
綜上分析,因湖州電網2回500kV外網聯絡線路同停,湖州電網供電能力下降,一旦發生重要環節故障,湖州電網供需可能極度失衡,存在緊急限電風險。若不能在規定時間(30 min)內緊急限電,極易引發大面積停電風險,嚴重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應對特高壓建設期間湖州電網重大風險,湖州電網加裝穩定控制裝置,以在短時間內切除相應負荷,防止電力系統失去穩定。湖州電網穩控裝置采用“一主一子”模式,主站設置在500kV含山變,系統子站配置在220kV士林變,動作邏輯如圖2所示。
含山主站裝置在500kV線路功率突變時瞬時啟動,或220kV線路過功率時延時啟動,同時向士林變子站連續發出啟動命令,直到含山裝置整組復歸。當裝置啟動后以下條件同時滿足時,裝置相應動作出口,各子站收到含山變動作命令后,切除相應負荷,可減輕雙線同停限電的壓力,提高系統安全穩定性,防止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

圖2 穩控裝置動作邏輯
裝置啟動條件:
(1)王含5435線、含店5436線輸送的有功功率絕對值均低于相應門檻;
(2)含青4434線或含石4435線任一線輸送的有功功率大于動作潮流值;
(3)含青4434線或含石4435線有功功率方向為母線受入;
(4)以上狀態持續時間超過相應動作時間定值。
在OPEN3000系統創建專用的斷面監視畫面,對存在風險的斷面潮流、機組出力情況進行監控,并實時預警,方便調控人員及時掌握電網供電信息、及早消除隱患。監控主要包含正常斷面監控和事故斷面監控兩個方面:通過提取電網正常運行和事故后有控制要求的斷面實時潮流,監視這些數據的變化。當超出允許的限額時給出光、聲報警,告知調度人員負荷超限情況并提醒調度人員進行負荷控制,幫助調度人員快速響應。
根據以往的應急控制策略,電網需要緊急事故限電時,當值調度根據事故限電序位表,按順序拉停相應負荷數的線路,耗時長,無法應對大幅度緊急限電情況,且沒有考慮所拉負荷對降低越限斷面潮流的敏感性。為提高應急響應速度,對傳統的應急控制策略進行了以下優化。
(1)編制調度事故處理操作卡。打破原有預案的形式,將各類故障處理預案轉化為調度操作卡,使預案實用化,極大地壓縮事故時調度人員擬定操作步驟的時間。
(2)優化限電執行流程。放棄僅由地調進行事故限電的模式,將事故限電數分配給各個縣調,加快限電速度。地調部分采取綜合令的形式下發給地區監控,減少單一令反復發令、復誦的時間。
(3)制作智能化限電序位表。傳統的限電序位表只是簡單的羅列拉停線路名稱、理論負荷數,存在明顯不足:不能反應實際負荷值,不利于調控人員統計拉停線路實際負荷;沒有根據用戶變、地縣管轄進行細化,不利于緊急限電時多級部門協同限電;沒有剔除穩控裝置切除的廠站負荷,可能會產生重復無效限電。
為克服以上不足,建立智能化事故限電序位表,結構示意如圖3所示。將事故限電序位表中所列線路的實時負荷、開關遙控測點等信息集中展示,并根據限電范圍分別制作本級調度、下級調度、直接拉停廠站及大用戶限電列表,實現直接在序位表上遙控限電,從而減少遙控操作不同開關時廠站之間切換的時間。

圖3 智能化限電序位表結構示意
(4)開發快速限電選線工具。基于PI數據庫,開發限電輔助工具,實現一鍵式選線,工作流程如圖4所示。程序根據不同故障類型對敏感系數的要求,采用相應的選線原則,綜合考慮限電敏感系數及負荷大小等因素,快速給出最優選線結果并分配到各級調度,減少人工選線和計算限電負荷的時間。

圖4 實現快速限電選線流程
通過以上對策的實施,調度人員針對這一時期特殊電網方式進行了事故仿真演練,在最高限電800 MW時,限電調度操作共耗時15 min左右,達到了30 min內控制負荷的要求。
湖州電網供電能力受制于網內機組發電量及外網聯絡線路運行情況,當出現2條及以上重要聯絡線路停役時,由于網內機組容量有限,電網供電壓力增大,若再發生重要環節故障會出現緊急限電甚至全停風險。通過加裝穩控裝置、加強斷面監控、提高應急響應速度等多種策略,實現風險預控和應急管控,確保了特高壓建設期間湖州電網的可靠運行。
[1]DL 755-2001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
[2]毛雪雁,孫黎瀅.浙江電網特高壓電力調峰研究[J].浙江電力,2014,3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