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育晶
因為工作原因,我兒子6個月大時就被他奶奶帶到老家撫養,直到3周歲要上幼兒園才被我接回身邊。回來后我發現,兒子身上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最突出的就是吃飯問題。雖然3歲了,但兒子在回到我們身邊之前基本靠奶奶喂飯。不僅如此,吃飯時他還坐不安生,總是隨心所欲地到處跑,他跑到哪兒奶奶就跟著喂到哪兒。
以前,我婆婆總說看孩子累,整天腰酸背疼。我想,別說是婆婆,就是換成我,整天跟在精力旺盛的兒子后面跑也吃不消。過去回老家看兒子時,我也委婉地跟婆婆說過不要喂孩子,讓他自己吃,可婆婆擔心孩子貪玩自己吃不飽。說了幾次婆婆還不高興,我也就不好再說什么了。
我決定立即糾正兒子的不良習慣,就從學“吃飯”開始。
我首先帶兒子去了玩具店。一看到琳瑯滿目的玩具,兒子走不動了,嚷嚷著要這個要那個。我告訴他,要玩具可以,但以后得自己吃飯。兒子滿口答應。
當天的午飯,我給他盛好放在他的小餐桌上,讓他自己坐著好好吃。他點點頭自言自語道:“好好吃飯就能買玩具。”可沒想到,剛吃了兩口他就跑去玩了。我提醒他,他好像沒聽見,繼續玩。我知道他等我喂呢,可我不會遷就他。提醒兩次無回應,我把碗撤了。他玩了一會兒,大概餓了,回來找飯吃,可小餐桌上已經沒有飯了。他呆呆地站了幾秒鐘,可憐巴巴地靠在我腿邊撒嬌:“媽媽,寶寶餓。”說實話,兒子可憐兮兮的樣子真讓人心疼,但我沒有心軟,說:“你沒有好好吃飯,吃飯時間過了就沒有飯吃了。”他聽了,眼淚汪汪地癟了癟嘴,但看我一臉嚴肅的樣子,最終沒有哭出來。
終究還是心疼孩子,晚飯我提前了一小時。因為很餓,這回兒子沒有邊吃邊玩,一大碗飯不一會兒就吃完了。對兒子的表現我立即給予肯定,告訴他,只要能堅持三天,就可以得到一個他喜歡的玩具。兒子一聽,一臉渴望的表情。
第二天早飯兒子吃得很好,沒有玩也沒有離開他的小餐桌。可到了中午,他又不好好吃了,也許是習慣使然,也許是上午吃了一些零食的緣故。在他離開餐桌我兩次提醒無效后,我又把餐具收起來了。等他想起來一看飯又沒有了,可能是有了前一天餓肚子的經歷,他失控了,張開小嘴聲嘶力竭地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瘋狂地滿屋蹦,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一樣淌了一臉。這是我看到的他最猛烈的一次爆發,又震驚又心疼。我不禁暗暗問自己:“是不是太過分了?他才3歲呢!”為了掩飾自己,我拿起一本書心不在焉地翻看,但書上寫了什么我根本沒看進去,注意力全在兒子身上。過了好一會兒,他哭累了,帶著滿頭的汗和滿臉的淚抽噎著走到我身邊,可憐兮兮地伸出小手說:“媽媽,抱。”我抱起他,給他擦去臉上的淚,溫柔地哄著他,但我堅持沒有再把飯端回來。在他大發脾氣后,我滿足他求抱的要求,并溫柔地哄他是要讓他知道,媽媽只是想讓他學會認真吃飯,而不是不愛他。兒子在我的懷里漸漸平靜,我趁機再次告訴他:“馬上要去幼兒園了,你必須學會自己吃飯。”兒子眼淚汪汪地答應了。
午睡后,我帶兒子到玩具店挑玩具,告訴他只要做到三天連續認真吃飯,就可以得到心儀的玩具。兒子挑得很認真,挑完了又戀戀不舍地放回去,這中間他用探詢的目光看了我好幾眼,我知道他在觀察我有沒有先給他買的意向,我當然不會那樣做。玩具店的店員看他挑了半天又放回去,問他怎么不買,兒子奶聲奶氣地說:“阿姨,我得自己好好地吃三天飯,不離開座位去玩才能買這個玩具。”一邊說一邊留戀地撫摸著玩具。店員看了看我也笑了,對兒子說:“是呀,小朋友吃飯不能到處玩。你好好吃飯,媽媽就會給你買玩具。”兒子使勁點頭,好像在鼓勵自己。
后來,針對兒子的情況,除了“鐵面無私”和及時鼓勵,我又改進了方法,在小餐桌上貼了一張紙,然后買來小貼畫,只要兒子認真吃一頓飯,就讓他自己把象征成功的貼畫貼到紙上,這樣既可以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能讓他直觀地知道距離成功還有多遠。
當兒子把最后一個貼畫小心翼翼地貼好后,他狂喜地撲到我懷里說:“媽媽,我們可以買玩具了!”“當然,我的寶寶是最棒的,用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喜歡的玩具。”我揚著聲調不遺余力地稱贊兒子。
那天,兒子歡快地跑進玩具店,把心儀已久的玩具抱進懷里,然后自豪地告訴店員阿姨:“我自己吃了三天的飯,沒離開座位。”
后來,雖然兒子的表現偶有反復,但每次我都堅決地按照原定計劃做,就算他再怎么抗拒、耍脾氣,我也絕不妥協,老公也全力配合。慢慢地,兒子對新習慣越來越適應,每次吃飯都很專心,速度也明顯快了。當然,他的玩具也不斷增加。
孩子如同小樹苗,要想長成參天大樹,肯定要修剪一些長歪的枝杈;家長如園丁,對那些應該剪除的枝杈一定要下手果斷,如果怕傷到孩子而拖延,只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多危害。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