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健為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生活的世界就變成另外一副迷人的模樣,繁星點點的夜空和五彩霓虹的夜色為攝影人提供了視覺大餐,也提供了展示獨特眼力和風格的攝影平臺。如今,使用數碼相機拍攝夜景變得更加容易,不但照片噪點更小,顏色更飽滿,拍攝流程也更加簡單,乃至用手機輕松一按便可獲得高品質夜景圖像。
因此,很多喜歡“攝獵”夜色的攝影師們開始追求角度、視野和拍攝主題的創新,比如登高俯視夜色全景,或者尋找特定拍攝對象。而航空拍攝夜景兼具這幾項優勢,乘坐飛機在低空飛行俯拍不僅是新鮮的視角,也能感受俯視大地帶來的視覺刺激;在夜晚拍攝飛機和機場也能讓航空迷們的照片更加多彩。這篇文章,包括兩個主題的拍攝技巧,以及兩個具體拍攝實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如何航攝夜景吧。
航攝城市夜路
城市夜路,就像城鎮的血脈造影。在路燈、車燈和建筑燈的照耀下,道路的光影由點到面,由面到線,由線到網,交織連接起城市的各個角落。除了指定的地標要求,航空攝影師應該在亂如麻團的城市路網中,梳理提煉出有拍攝審美價值的造型圖案。
點的選擇:攝影師應該學會在空中發現道路交叉點、結合點、燈火輝映點,以及社會活動形成的視覺趣味點,并把這些道路結構點確立為影像的視覺中心。
面的生成:隨著記錄點的確立,攝影師應運用飛行高度的提升或鏡頭的收縮使點擴張成面。再進一步觀察這個面上的“表情”,發現那豐富又動感的肌理,記錄它呈現的不同視覺特性。
線的勾勒:航攝城市夜路,關鍵在于線條的疏密處理,有節奏的配合與巧妙運用,才能使畫面保持秩序感,產生有條不紊,豐富而不繁,變化而不亂,生動而不散的效果。
網的布局:要使道路網在畫面中布局合理,主要是運用航空高度優勢,尋找最恰當的拍攝角度和合理取舍以調整路網的整體畫面結構。
光的控制:夜間航攝,道路與環境光比很大,因此攝影師必須注意肉眼觀察和機械記錄的差別,重視光的質量和光比反差的存在,不讓明暗對比失調。
拍攝機場夜航
拍攝機場夜航,為攝影師搭起光影創意平臺,也讓飛機起落更富有線條美感。黑暗中,機場的指示燈、航標燈、飛行燈等人造光源輝映著呼嘯起降的飛機,流動的夜航燈與機場燈海,匯織成一個光怪陸離的影像世界。攝影師可以利用現場光和人為補光完成畫意追求,把夜航的場面描繪成肉眼難以觀察到的神奇影像。
民航機場特點:夜航中的民航機場,航站樓和停機坪光照較強,照明燈、標示燈、導航燈、各種專用車燈、飛機燈,紛亂復雜,而跑道燈光較弱。
軍用機場特點:軍用機場在夜航時,一般會控制多余的燈光,機場幾乎是漆黑一片,戰機飛行燈在移動,夜航跑道指示燈在閃爍,只有戰機降落時跑道探照燈才會暫短亮起。
夜間曝光控制:參照拍攝城市夜景的模式,選擇能夠讓鏡頭概括機場全貌的高山、塔臺等制高點,用三角架固定相機,少則幾分鐘多則幾小時的長時間曝光,利用飛機、車輛的移動燈光,構畫出五彩繽紛的線條,并配合使用補光突出主體表現主題。
慢門跟蹤拍攝:夜間拍攝完全可以開啟慢速快門自由發揮,用無章法的移動拍攝、不規則的光影效果,創造出不可預知的陌生影像。
在拍攝機場夜航時,攝影師應該在不影響畫質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調高相機ISO感光度,保持較高的快門速度,用機場燈光拍攝機場設施,并跟蹤高速運動的飛機,拍出強烈的動感效果。攝影師也可利用傍晚天空尚有一定亮度,而夜航燈已經開啟的暫短時間,拍攝清晰度較高的滑行、起飛、降落的飛機。
航攝特定地標——深圳集裝箱碼頭
2011年8月,我乘坐直升機在日落前后航攝了深圳集裝箱碼頭。日落時分,直升機向南越過深圳市區進入海濱,被攝地標集裝箱碼頭突出在海的中央。
接下來一個小時的飛行,正好是一天中光影變化很大的時段。我先圍繞碼頭大范圍飛了兩圈,找到最具特征的拍攝立面。然后,又把航攝高度確定在100米左右。太陽向地面沉入,碼頭開始涂上黃紅色彩。繼而是華燈初上,太陽的余暉與碼頭強烈的燈海交相生輝。我正需要這恰到好處的光比效果,抓緊這幾分鐘的關鍵時刻,拍下亮部不太過,暗部不死黑的理想光影。拍攝時,我沒有急于讓飛機返航,而是繼續拍攝天色全黑后的地標景色。從而,完整地拍下天色漸暗這個時段中的深圳集裝箱碼頭。
多目標航攝——廣州亞運場館
2010年亞運會期間,我受委托乘直升機跨晝夜航攝2010亞運場館。飛行航線按亞運場館的分布,劃分為4個區域:主場館海心沙島、市區中軸線、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大學城體育場館群。
下午4時,廣州市區籠罩著霧氣,能見度很低。飛機首先飛向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然后向南飛臨大學城體育場館群上空高度盤旋,航攝各個場館的標準像。然后,飛機向西進入廣州中軸線地區,開始大范圍繞城飛行。再從海心沙島向北,沿市民廣場、珠江新城盤旋飛去,把海心沙主會場和天和體育中心作為重點,從側方、前方、頂方,立體的觀察航攝。但是,陰霾給秀麗的景色涂上了灰調,我對這些對比度不高的影像缺乏信心,只能作為形象要素,為夜間的正式拍攝提供參考依據。
夜幕降臨,我再次升空。廣州市區完全改變了模樣,秀麗的海心沙島、雄偉的建筑、開闊的廣場被亞運會場館那如織的燈火披上絢麗的彩妝。按照事前預案,每飛臨一處場館,我首先會讓直升機降高,為它拍上一組側立面俯瞰標準像。最后,爬升到500米高度,把場館與周邊環境的關系記錄下來。剩余的時間從正上方垂直透視場館賽場,力爭拍到生動的比賽場面。在場館較為集中的大學城半島,除了逐個拍攝場館外,我要求飛機上升高度,拍下了那里的公路網與校園場館構成的光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