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偉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各個行業都受到互聯網的影響,這其中,金融業的影響尤為顯著。而我國,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金融如同爆發般不斷增長,整個金融行業都發生了明顯改變。本文先簡析互聯網時代整個金融業的發展狀態,再與傳統金融業作對比,最終對現行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業做出規劃。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傳統金融;創新;發展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出現是在2003年,但真正壯大和成長是在2013年,因而,學術界也習慣稱2013年為互聯網金融的元年。說起互聯網金融,可能多數人覺得陌生,但如果提到支付寶、余額寶、零錢寶等,那就很熟悉了,而這些,都是同屬于互聯網金融。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現況
目前的我國的金融市場是資金供給和資金需求及第三方服務機構同時大量存在的格局。2013年,我國的網絡借貸呈井噴式增長。除西藏、寧夏、青海、吉林以及黑龍江這幾個地方,其余地方的省市都有P2P網絡借貸平臺,且全國借貸總數接近1000億元。到2014年,網絡借貸平臺更是創下新高,總交易量已經超過1000億元。與此同時,問題出現了。新生的東西必然伴隨著它不成熟的因素,網絡平臺也不例外。首先,它是“三無”的狀態,無準入門檻、無監管組織、無行業準則。其次,它的集聚狀態,風險集聚、資金集聚、技術集聚以及人才的集聚。這些都會讓網絡借貸平臺的發展不平衡,比如,“陸金所”為代表的網絡借貸平臺,其投資就是“秒殺”狀態。但是,還有90%的網貸平臺都是損失的。到2013年的國慶過完,平均一天就會倒閉一家P2P網貸平臺。因為人們對新生的事物總會有畏懼和懷疑,所以會更愿意選擇那些成熟的,高信譽的借貸平臺,從而就會致使網貸平臺的“單腳發展”。
制約金融發展的因素有很多,而信息不對稱卻是阻礙金融發展的最大因素。互聯網金融,講究的就是在大數據時代利用信息數據化降低資金的交易成本,而信息的不及時就會使交易成本增高,使風險很難定價,這樣,必然就會增加交易成本,阻礙金融發展。互聯網金融分為兩種發展模式,第一種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以電商為基礎的注冊用戶內的貸款,也就是互聯網供應鏈借貸;第二種就是上文提到以“陸金所”為代表的P2P平臺。當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的貸款主要還是小額的,通常是指50萬元以上的單筆金額。這樣不僅很好的解決傳統金融的真空地帶,還可以調整經濟結構、解決微小企難融資的現狀,從而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最終帶動整個金融領域的成長。
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有相互借貸,資金融通的需要,金融行業才會產生和存在,而互聯網金融正是這個時代的需求。我國的企業大概有6000多萬家,而這中間只有1%的是大企業,其余的都是中小微企業。這些客戶的融資相對困難,而互聯網金融卻能很好的彌補,能給我國的金融帶來升華和創新。
二、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比較
1.二者的相同點
首先,從本質上來講,二者都是金融。互聯網金融是在時代的發展下,對傳統的金融的一種的升華,它們都是為客戶提供對應的金融服務。其次,核心問題一致,都是風險控制和信用問題,也就是信息不對稱問題。都是想通過降低信息的不對稱,從而得到更多更有意義的數字,降低金融風險。
2.二者的不同點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運行方式不一樣、服務對象不一樣、范疇不一樣等等。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互聯網金額必會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并且,互聯網金融的來到,已經讓整個金融行業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創新和升級,更好的完善了傳統金融。
首先,便捷的服務。互聯網金融是根據互聯網的信息數字,結合傳統金融的運行方式和管理手段,來提供更為方便的服務。比如我們生活中的繳納水費、電費等。它的整個管理理念是全新的,應變能力強,服務效率高,簡單方便。
其次,抗風險能力增強。在我國,信用體系還處于成長階段,各方面還不夠成熟,傳統的金融貸款后期和中期的風險控制成本極高。而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分散管理體制。它的信用信息的披露更為有效,貸中和貸后都會有實時的動態的跟蹤,風險比較分散。再加上它本身面對的客戶就是較小較獨立的,因而,也有利于風險的分散。
第三,文化體制的區別。傳統金融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行業壟斷,并且,傳統的金融要想生存,必須要有深厚的人脈和豐富的市場資源。而互聯網金融,相信只要提到互聯網這三個字,每個人都會聯想到“高效、快捷、公開、透明、開放”等等,這也就是互聯網金融的特點。開放的思維、高校的節奏,公平的環境勢必都會為傳統的金融體制融入新的文化思想。
第四,銷售渠道的改變。傳統金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利用巨大的銀行物理網點收集客戶,進行銷售。而互聯網金融大多是網絡銷售,通過利用電商交易數據、大數據、社交網絡等互聯網技術,評價小微型企業的信用等級,從而進行貸款定價。這樣就會大幅度的減低借貸的運營成本,數據來源也方便快捷。互聯網金融實質上就是寄附在互聯網的身上產生存在的,所以它的發展也是依賴網絡的成長和分析數據的人才。而單個的互聯網金融是不能獲取所有的有利的數據的,所以,以后的金融想要進行大數據分析,勢必會聯合共享多方面的數據。
三、對互聯網金融的展望
1.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
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本質一致,因而,它們的發展必然是交互融合的。互聯網時代的誕生,互聯網金融不能避免。傳統的金融有經驗、人才、信譽以及制度體系等方面的優勢。而互聯網金融內容豐富、客戶廣泛、服務便捷。只要二者能有效整合,一定能夠帶動互聯網金融的成長,形成更鮮明的特色,更好的打入金融市場,最終促進企業的成長,帶動金融業的發展。
2.擴大互聯網金融的領域
現在的時代是大數據的時代,互聯網金融是時代的產物。因而,它能快捷的得到大量的數據和信息,有效的整合交易、支付、理財等金融業務。同時,它也可以準確定位客戶,從而為其提供更專業、更貼合客戶的服務,增加和培養客戶的忠實度和信賴度,同時提升自己的信譽。通過這些,從各個角度,來不斷擴大互聯網金融的領域,讓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更為全面。拿理財來舉例,可以推行不是信貸類型的金融產品。像基金、信托以及最常見的保險等,可以實施更完整有效的監管體系,降低交易風險。通過整合多個平臺的信用數據,建立完善的信用系統來評價客戶的信用,并加強風險控制,從事前到事后,都積極跟進、實時追蹤,保證交易的正常完成。
3.推動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的創新
雖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還很短,但是,短短幾年的時間,已經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移動支付、搜索引擎、云計算、社交網絡等等,無一不在改變人們的金融生活。這種新型的“互聯網融資模式”不是直接的資本市場的融資,也不是間接的商業銀行的融資,是一種具有自己特色的融資。這種融資模式,支付更加便捷,信息對稱程度極高,風險分擔也也低的多,任何的金融機構都不能掌控。直接交易,風險共擔,成本更低,資金就會加速流通和運轉,金融市場就會更加活躍。
4.有利于利率市場化的形成
以余額寶為例,實行的是“T+0”的支付+貨幣市場基金,這就瓜分了商業銀行的存款。分流儲蓄存款,就會使商業銀行的存款壓力變大,就能有效的帶動儲蓄存款的利率市場化。同時,新的理財途徑的出現,必然會讓老牌的商業銀行更加緊張。因為它們的限制較多,比如資產證券化等等,就會導致金融產品的缺乏,金融品種的單一,不能充分的吸引客戶。而相較之下,P2P的平臺產品設計靈活多樣,具有更高的年化投資收益。
5.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監管組織的缺失、誠信管理的問題。同時,因為互聯網金融交易其實就是虛擬網絡交易,因而它本身的透明度就會較低,易引發金融問題。因而,建立一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金融高層也正在計劃按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分類進行具體監管。比如說,余額寶等被列為基金產品,就劃分給證監會管轄;而P2P網絡則規劃到信貸業務,由銀監會管理監督;至于保險等范疇,自然是保監會進行監管。并且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成熟,其自制自律組織都會慢慢成立和發展,從而促進整個金融行業的穩定與規范。
四、結語
總之,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是必然的。它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變化,提供便捷的服務,增加金融產品的種類,打破人們理財的固有習慣,對傳統的金融創新升華。而想要讓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在當下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站穩腳跟,則必須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不斷創新,不斷成長,從而讓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最終帶動整個金融行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屈菲菲.互聯網時代金融業的發展格局展望[J].統計與管理,2015.
[2]莫易嫻.互聯網時代金融業的發展格局[J].財經科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