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鵬程電動汽車出租有限公司 廣東深圳518055)
城市公共交通運輸服務是城市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具有社會公益屬性和經濟屬性。國內大部分城市公交企業均處于虧損狀態,舉債經營,公交服務不能滿足市民的要求,員工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行業穩定形勢嚴峻。因此,對公交企業商業模式進行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而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公交企業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也是一種應對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受到全球關注。自2011年深圳市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來,深圳市著力推廣新能源汽車規模運營,主要是在深圳公交企業中推廣純電動大巴。為解決純電動大巴在推廣過程中購車價格、技術維修、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深圳市政府主導構建了以“車電分離、融資租賃、充維外包”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商業模式。經過近幾年推廣,深圳市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大巴實現了規模增長。目前,深圳市純電動大巴投入運營3 050輛,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和減排效果,但也逐步暴露出新能源汽車商業模式在運營管理、后勤保障、利益分享等諸多方面的弊端,這些問題也成為今后進一步推廣新能源汽車商業模式的瓶頸。
純電動汽車運營相對于傳統燃油車輛而言具有以下特征:(1)運營成本高,純電動車輛出廠價格遠高于已使用數十年的傳統燃油車,因此購車支出將會給公交企業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2)技術要求高,由于純電動大巴還處于起步階段,其整車技術、動力電池技術、電控電機技術等是純電動大巴運營穩定性的關鍵,因此純電動大巴對汽車制造商的售后服務和技術依賴很大。(3)后勤保障和運營管理困難,由于純電動大巴電池續航里程普遍不高,充電時間較長,營運效率相對較低,因此對充電保障系統和運營管理系統產生新的挑戰。
純電動大巴的推廣運營過程中勢必涉及直接的利益相關者,包括車輛制造商、公交企業、政府及金融服務機構等。深圳市在探索純電動大巴推廣過程中,構建了“車電分離、融資租賃、充維外包”的商業合作模式。(1)車電分離。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的純電動大巴出廠指導價為210萬元/輛,與目前使用傳統燃油大巴55萬/輛的購置價格相比,剔除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的購置補貼后整車購價仍高達110萬元/輛。“車電分離”,即裸車和動力電池按6.5∶3.5的比例進行價格分離,公交企業購買裸車,充維服務運營商購買動力電池,這種方案可以降低公交企業的購置成本。(2)融資租賃。車電分離后,引入金融租賃機構,由金融租賃機構、公交企業、車輛生產企業、充維服務運營商共同簽訂融資租賃合同等相關協議,以融資租賃形式購置新能源車輛,為進一步解決車輛購置資金和規模推廣提供支持。(3)充維外包。根據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車推廣原則,公交企業承擔的充維外包總成本原則上不高于同類燃油車輛的燃油成本,即新能源車輛能源補給總成本與傳統燃油車輛燃油成本基本持平。
截至2014年底,深圳巴士集團購置投放527臺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型,占企業營運車輛總數約10%。本文從運營效果、節能效果和經濟效益三方面對純電動公交運營綜合效益進行評價。
1.運營效果分析。由于新能源車輛技術不成熟、投放受限、容量偏小等問題,并受充電等多重因素影響,車輛營運使用效率仍與普通柴油冷巴存在較大差距,給營運生產帶來一定影響。在運行組織方面,新能源車輛效率低,主要體現在:(1)據實際統計監測,2013年純電動大巴車日營運里程為177公里,為柴油冷巴效率的88%。按傳統柴油冷巴的使用效率折算,為達到與1臺傳統柴油車同樣的營運效果和服務水平,純電動大巴需要配置1.2臺。企業需要額外投入更多的營運車輛和配置更多的駕乘人員才能達到同等營運效果和服務水平。(2)新能源的車身容量不及柴油冷巴,純電動大巴因受車廂內電池組的影響,車廂載客量僅約為常規動力的70%,影響高峰期運營能力和服務水平。(3)2013年純電動大巴車輛完好車率 (參與營運車輛比例)為96%,低于常規動力車輛的98%。同時,對線路總站或終點站配備的充電樁、場地等提出更高要求。遇到惡劣天氣狀況,出于電池動力安全考慮,往往需要考慮安排車輛挺場。
2.節能效果分析。根據2013年統計數據,實際運行中純電動大巴百公里電耗為118.29度(直流),按充電效率90%計算,換算成百公里電耗為131.44度(交流),常規柴油冷巴百公里油耗為39.28升。1度電相當于0.3619千克標準煤,1升柴油相當于1.2240千克標準煤。通過標準煤換算,實際運行中純電動大巴百公里平均能耗約為47.57千克標準煤,傳統柴油冷巴約為48.08千克標準煤。在使用能源的熱量消耗比上,純電動大巴比傳統柴油冷巴低1.06%,純電動大巴略有優勢。
3.經濟效益分析。公交服務作為準公共產品,票價為政府主導的民生票價,受財政補貼的影響,營業收入(票價收入)對公交車輛的經濟性評價影響較小。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純電動大巴運營成本遠高于傳統的燃油車輛(暫不考慮規模效應、技術革新給純電動大巴帶來的正面影響)。

表1 純電動大巴與柴油冷巴的成本對比 單位:元
1.純電動汽車商業模式的優勢分析。深圳市探索構建的“車電分離、融資租賃、充維外包”的商業模式,有助于純電動大巴短期內的規模推廣,表現在:(1)對于公交企業而言,解決了一次性購車的高成本問題,可以按略高于常規燃油車輛的購置價格開展純電動大巴的采購投入,基本確保了公交企業純電動大巴能源使用成本不高于傳統燃油車輛成本。(2)對于充維服務商而言,充維服務商進行動力電池購置投入、充電站建設、并對新能源車輛進行充電服務、對動力電池進行維護等,其成本構成要素包括電價、動力電池成本分攤、充電站建設成本分攤、人工成本及管理費用等,而充維服務價格等同于同類燃油車輛的燃油成本轉換價格,充維服務費支付基準充分保證了充維服務商的經營回報。(3)對于車輛制造商而言,在政府進行推廣補貼后,車輛制造企業可較快獲得銷售資金,政府也實現了綠色環保的目標。
2.純電動汽車商業模式的劣勢分析。(1)購車補貼支付到車輛制造商,終端用戶沒有市場選擇的可能,機制上弱化了制造商車輛技術創新的動力,不利于新能源汽車行業車輛整車質量、技術工藝等的提升和長期持續發展。(2)政府主導下的商業合作模式,沒有很好實現多方的利益平衡和共贏。主要表現在:一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主要利益蛋糕為 “油電差價”,燃油對價使得公交企業沒有分享到商業模式帶來的紅利,且承擔了諸如資金、運營、安全、服務質量等多方壓力,弱化終端用戶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二是裸車和電池按6.5∶3.5的比例進行價格分割,屬于政府主導行為,不能反映純電動車輛制造真實成本結構,不利于市場化運作。(3)風險對抗權責不對等,商業關系繁瑣。現有模式下,車輛制造企業在短期內已將全部資金收回,政府財政補貼款、融資租賃款項一般在一至兩年內已全部支付完畢,與其約定的質保周期(整車2年、電池8年)相差甚遠,致使終端用戶難以有效約束售后和技術保障質量。同時,新能源公交車輛推廣責任主體由公交企業、運維服務企業、車輛生產廠家、融資租賃方共四方組成,須簽訂6份合同(融資租賃合同、資金監管協議、租賃物買賣合同、車輛回購協議、電池買賣合同、充維服務協議),權責多頭,導致合同執行困難。
面對現有模式存在的諸多弊端,為持續、有效做好新能源車輛的推廣使用工作,依據國家財建[2013]551號文件要求,結合純電動大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充放電特性和循環特性,針對目前新能源車輛購置成本高、運營成本高、充電時間長、續駛里程短、營運使用效率低、故障頻率高發、售后服務滯后等現狀,開放采購市場,將購車補貼支付給公交企業,由終端企業自主招標采購新能源車輛,并享受與本地車廠相同標準的購置補貼。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引進快充技術、防水電池、電機等國內先進新技術應用,降低企業車輛購置成本,提高整車技術水平及車輛安全性,同時提升本地企業產品技術質量及市場競爭力。
公交企業在推廣純電動大巴規模運營的過程中,承擔了巨大的成本管控、運營組織、安全管理、技術保障、服務水平的壓力和問題,而財政補貼主要體現在購置補貼上,運營過程沒有得到相應的補貼激勵。建議基于近年純電動大巴運營數據,盡快核定其系統使用成本,以市場化運作為原則,合理劃分利益,并制定合理的運營補貼標準。公交企業的運營激勵性補貼政策總體原則為“單列核算,據實核銷,年度預拔,利潤激勵,服務考核”,提升終端用戶對產業發展拉動的積極性。
基于上述分析,深圳市純電動大巴商業模式可進行考慮優化為 “零元購車,專業運營”實施方案,即:(1)公交企業、充電運營商聯合招標購買新能源公交整車,公交企業、充電運營商與車輛廠家三方共同簽訂 《車輛購銷合同》,充電運營商與公交企業簽訂《充維服務協議》。(2)充電運營商按照扣除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后的車輛價格,以分期付款方式向車輛廠家支付購車款,以租賃的方式租給公交企業使用,并負責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開展專業的電池充電、檢測、維護跟進等充維服務,提供全生命周期內的維保服務。(3)在明確運營補貼的基礎上,可繼續采取“燃油對價”的原則,公交企業以不高于原“車電分離”模式下的車輛購置費用和充維服務費用總額,向充電運營商按約定期限支付車輛租賃費和充維服務費。該模式既延續了原有模式零元購車的核心優勢和充維結合的便利,又取消了融資平臺的搭建,簡化了責任主體,精簡了執行的流程,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同時以最有效的資金控制方式,提高了公交企業、充電運營商與生產廠家的風險對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