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濤
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仙河鎮距中心縣城76公里,與湖北省鄖西縣接壤,鎮域面積114平方公里,是全省名副其實的“邊緣鎮”。窮則思變,遠則思干,近年來仙河鎮積極探索扶貧開發新模式,充分發揮勞務大鎮優勢,引領創業能人回報家鄉,巧用國家扶貧項目“杠桿”,撬動社會資金和社會力量,奏響了社會扶貧大合唱,為“田園仙河”抒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仙河全鎮2.3萬人口,每年有8000人的勞務大軍。從90年代初的“散兵游勇”闖蕩,到如今的“仙河勞務”品牌,仙河勞務能人在西安、寶雞、山西、銀川等地成功創辦規模以上企業百余家,“創業勞務”“晨陽建筑”等一批誠信企業享譽省內外,何升義、周裕森、趙功明等企業能人成為仙河勞務的“領頭雁”。不斷壯大的勞務產業和感恩回報的致富能人,成就了仙河鎮“能人幫窮人、先富帶后富”的社會扶貧之路。
2011年,陜南移民工程開始實施,何升義、周裕森、趙功明等人給予家鄉移民搬遷工作極大的關注和支持。在基礎條件差、投資回報低的情況下,他們毅然融資1.7億元,在仙河鎮建設“仙河新家園”安置小區。迄今為止,全鎮共有1031戶3750人實施了移民搬遷,其中三位創業能人投資建設的仙河新家園小區居民房240套、商房45套,搬遷安置移民182戶694人,修建河堤2.1公里。因其規劃標準高、配套設施全、群眾入住快,成為全市首批建成的移民搬遷示范工程。
要想富先修路。仙河鎮“兩山夾一溝”的地形造成了長期存在的“出行難”問題。然而近幾年,這樣的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仙河鎮通過各方扶持資金1200多萬元,撬動社會資金2800余萬元。其中外出務工能人捐資850余萬元鋪設水泥路,修建全鎮9個行政村的9條通村水泥路,總里程44.3公里;修通63條通組公路,總里程169.6公里,其中硬化60余公里。同時修建的還有產業路,全鎮的煙草大村黃泥溝、西溝、尖山等三個村共修通硬化煙草路23公里。2014年11月,外出創業能人徐榮茂等現場捐款178萬元硬化通村連戶路6公里,創仙河單次現場捐款之最。
一條仙河將全鎮一分為二,架橋成為當地人民群眾最大的期盼。于是,仙河鎮采用了“專項資金投入一點、創業能人捐獻一點、部門項目扶持一點”的“三個一點”社會扶貧模式。三年時間,先后建成了黃泥溝、仙河口、王坪、吉家莊、西溝、尖山、大溝、仙河Ⅰ橋、仙河Ⅱ橋等9座跨仙河大橋,一舉完成了全鎮“九縱一橫”的區域交通網絡。9座跨河大橋總投資超過千萬元,而上級項目投資僅占142萬元,其余全部來自社會投資。
仙河社會扶貧可謂“內外兼修”,鎮外搞創業,鎮內興產業,雙管齊下,努力實現幫貧困村立產業、為貧困戶建家業的目標。胡來春、王康、張波、李根本、謝廣軍、陳永銀、黃明文等7名外出創業人士回鄉組建注冊專業合作社6個,解決貧困人口就業100余人。黃泥溝村胡來春利用仙河土地和水資源優勢,投資1500萬元建成以特種水產、設施蔬菜、生豬養殖為主導,集生態、觀光、旅游、休閑為一體的仙河天佑生態農業示范園;竹園河村張波注冊的綠康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廣東清遠麻雞1萬羽;王坪村王康注冊的康鑫特種養殖合作社養雞2萬羽;黃泥溝村務工能人李根本投資500萬元的根本特色肉牛養殖場引進商品牛百余頭……形成能人投資、產業轉型、群眾參與、雙方受益、互利共贏的社會扶貧新格局。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仙河鎮社會扶貧興教育事業,是對“絕不讓貧困代代相傳”的最好詮釋。趙永明、徐榮茂、李根本、何治軍等創業能人捐資210萬元用于中小學多媒體建設,維修校舍,修建校園人工草坪操場,更新教育教學設施;王志虎和西安愛心企業共捐資20萬元,在王坪村建起全縣最美的村級教學點;趙永明號召仙河務工人員為身患白血病的學生汪朝安捐款100余萬元,并在旬陽中學資助6名困難學生,幫助其完成大學學業;在仙河外出務工能人詹朝益等人的倡導下,仙河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籌集善款為尖山完全小學新建一幢標準化餐飲中心和標準化宿舍樓,讓近300名學生告別了“露天吃飯”。
仙河社會扶貧成就,源于仙河精神的傳承。仙河人民20多年外出謀生,艱苦創業的深切體會,鍛造了“致富不忘家鄉、矢志回報桑梓”的堅定信念,在漫長歲月中凝聚成團結友愛、精誠合作、誠實守信、共同富裕、回報家鄉、奉獻社會的“仙河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據統計,自2011年以來,仙河鎮共向上級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380余萬元,拉動各類社會資金投入扶貧開發超過4個億,社會扶貧工作已經深入到城鎮建設、基礎設施、產業園區、教育文化、扶危濟困等各個領域。
為推動社會扶貧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仙河鎮積極舉辦節假日慶典、聯誼等主題活動,開展創業能人對政府工作的訪問交流。利用春節外出創業能人返鄉時機,召開座談會;定期邀請他們當中的代表、能人列席主席團會議,組織他們實地視察農業示范園、集鎮建設等重點工作;并采取創業能人與困難群眾“一對一”結對包聯幫扶制度,深入了解并幫助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目前,已在西安、銀川、山西等外出創業能人比較集中的勞務基地建立了創業能人小組工作室,建立了外出創業能人聯系、管理等各項制度,鎮上明確一名人大主席團成員專職負責外出創業能人的聯系工作,定期組織創業能人學習、交流和培訓,增強創業能人的履職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創業工作室為紐帶和橋梁的聯系方式,促進創業能人作用發揮的規范化和常態化,而且更能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和鎮黨委政府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其在服務大局發展、回報家鄉父老中更好的發揮勞務品牌作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個扎實”“四個切實”要求,推進農村扶貧開發的大背景下,仙河鎮乃至旬陽縣將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