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偉 吳維祺 儲琰
摘 要:“易班”(E-Class)作為以高校師生為主要使用對象的網絡虛擬社區,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舉措,是逐漸為學生群體接受并喜愛的新平臺。高等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整合融匯各方資源,將平臺的功能和服務對象逐步擴展,為此,將專業教師隊伍納入到“易班”建設中來很有必要。通過組織建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加強專任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對于增強“第二課堂”的學習效果,有效保護學生的科研興趣等都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關鍵詞:易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8-0216-02
國家的行政、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網絡思政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明確要求“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等內容,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于教育信息化的相關工作部署已全面開展。
高等教育必須以育人為基本中心點,要嚴把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培養關。專任教師在堅持課堂講授這一傳統經典的上課形式之外,還應緊密結合當前學生特點,創新教育形式,充分依托互聯網平臺。組織建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一項有益嘗試,專任教師和學生可以實現線上線下互動交流,對學生深入指導。
一、建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的重要意義
1.建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是完善原有教育教學方式,增強師生互動交流的有益嘗試。當前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仍以課堂講授傳遞知識為主,專任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通過PPT課件形式將課程大綱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傳授。除了傳統的課堂傳授之外,發端于2011年的網絡在線課程——慕課(MOOC)進一步擴大了人們學習知識的界限,只要有網絡,在任何時間地點就可以完成對自己感興趣課程的學習。
以上兩種學習形式各具特點和優勢,但其單向性特征使得教師傳授內容的效果如何無法得到清晰明確的反饋,不利于學生吸收接受及教師授課水平的提升。開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則可以有效解決這類問題,專任教師與學生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在線上圍繞課上的知識點以及疑難問題展開二次學習和討論,有利于學生鞏固學習現有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建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是激發保護學生科研創新熱情,形成優質團隊的良好平臺。經過一到二年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后,很多大學開設圍繞本專業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引導學生加強對專業的認知和理解,并高度重視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部分高校已經開設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通過課題發布招募團隊的形式,在專任老師指導下開展學習,完成實驗項目,達到提升創新實踐能力的教育目的。
通過開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師的研究方向和專長有更為清晰的了解,由于其互動性、及時性強等特征,“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能夠促進教師及時了解到學生的科研關注點和興趣點,有效保護學生的科創熱情,加強資源的合理配置,推動形成優質團隊。
3.建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是展示教師風采,用師德師風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的領航燈塔。當前高校教育教學的普遍模式是學分制選課,學生對于專任教師的研究方向、學術經歷、學術成就、研究專長等方面無從了解,留下的印象最多是老師上的課程,對于教師的個人風采更是無從領略。而專任教師也是沒有相關途徑可以向學生展示自己,師生之間無法實現良好互動。
“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的建立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局面,教師可以將自身在學術科研上取得的成果和經歷乃至自身對教育教學、學生成長成才的理解和建議都在工作室中與學生展開良性互動,學生可以結合教師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和學習,為日后的自我培養奠定堅實基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打破師生交流不暢之壁壘,促進教學相長,活躍校園氛圍,使專任教師發揮其獨有的師德魅力,引導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二、依托易班建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的可行性分析
1.現有易班平臺的迅猛發展,為“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提供良好的實施環境。易班(E—Class)是上海市教衛黨委、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系統網絡文化發展中心研發一套以高校師生為主要使用對象的網絡虛擬綜合性互動社區,功能十分強大。截至2013年5月,上海共有57所高校開展易班建設,注冊用戶數量為82萬人,建立了29 305個網上班級。易班這一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平臺已經成為師生相互交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特別對于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完善學生事務管理功能、推動活躍校園文化建設等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新版易班的問世又增加了“易班學院”“易班大學”等以網絡課程為主的功能,其中有許多國內外名師開設在線課程,這一功能的實施表明易班開發者逐步注重對于專業知識的培養。以上這些特點和功能都為開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創造良好的建設環境。
2.“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建設在易班,是思政與教學工作的有力協同聯動。德育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內涵豐富、教學與管理相互融合和滲透的系統工程,需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這既是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在發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思政教育科學性和實效性的必然要求。全員育人的教育理念成為當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應然取向和現實訴求[1]。
易班平臺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主動占領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目前已經成為上海市乃至全部部分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展開網絡思政工作、學生事務管理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隨著平臺功能的日趨完善和強大,易班的客戶黏度較之以往有了大幅提升。“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落戶易班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增強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3.“專業教師網絡工作室”建設在易班的工作已經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礎。易班的蓬勃發展以及強大的互動功能也吸引著思政教師乃至專任教師的注意力。在現有成果中,上海大學輔導員著力思考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課程與易班有機結合,搭建交互學習模型[2],雖然還未涉及專業課范圍,但已經可以成為專任教師課程進易班提供有力的嘗試。
在此過程中,東華大學作為上海市易班首批試點高校,7年來不斷積極探索推進易班建設。自2013年以來,東華大學著力推進以“易課堂”和“名師工作室”為主的易班教學資源庫建設,積極探索如何更好地在易班平臺上推進教學資源建設[3]。在推動專任教師進易班方面做了非常有力的嘗試,為在易班上建設“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提供了實踐依據和做法。
4.“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建設在易班,是進行網絡信息資源整合,滿足師生共同訴求的有效路徑。網絡信息資源整合是指根據用戶需要,將各種分布、異構和多樣化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收集、評價、排序、過濾、分類、標引、建庫等加工的過程,以實現信息資源的有序組織、快速定位和有效揭示[4]。在當前背景環境下,依托網絡進行工作生活和學習日趨成為大學生群體主流狀態。解決大學生學習知識需要與海量無序的信息之間的矛盾十分重要。
易班平臺獨有的架構優勢可以幫助用戶直接整合優質信息,解決信息供需的矛盾,最大限度地突破校際壁壘,有效過濾有害無用信息,提升信息資源的利用率[5]。“專任教師工作室”構建在易班當中即可直接享受良好的網絡運營環境和強大的團隊支持,同時也可以減少信息資源的重復浪費。
三、在易班平臺上構建“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的初步構想與實現功能
1.充分依托易班平臺的班級概念,將“專任教師網絡工作室”建立在以班級為基本單位的專業群組上。網站層次結構(學校),班級主頁結構(班級),個人主頁結構(個人主頁)。每個結構都有其相對應的主要模塊和功能,其中最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功能就是班級功能,易班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和一般的虛擬空間的最大不同也是體現于此。
專任教師在易班上開設網絡工作室可以直接進入到所教課的班級,如果教師精力有限,則可一個專業的幾個班級組成一個群組,將教師拉入群組即可開展互動交流。另外一種方式為:專任教師開設網絡工作室,并對該工作室的創立者、教授課程以及學術科研方向進行簡要介紹,全校學生均可選擇進入該教師的工作室與之進行互動交流。
2.充分依托“易課堂”功能,實現資源共享、線上互動等基本功能。“易”課堂作為易班教學資源建設工程的重點推進項目,自2013年5月正式啟動以來,共建成近百個課程班級,涵蓋學校思政、數學、物理、外語等各大類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大類的學科基礎必修課程,各專業的學科基礎選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易班教學資源建設團隊帶領“易”課堂課程班級的負責課代表以學期為周期開展建設,逐步建成并不斷完善各類課程的網上輔學資源,促進形成網絡環境下良好的學習支撐和學習氛圍[6]。
專任教師可充分依托“易課堂”平臺,在自身的網絡工作室中,將課件、習題、試卷、相關文獻以及授課視頻等上傳其中,不斷補充自身的課程資源。同時定期開展諸如課件分享、作業布置、在線答疑、微課分享等。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現有知識的學習,鞏固第二課堂的教學效果。
3.可在易班平臺上發布自身研究方向,招募科創團隊,激發和保護學生的科創熱情,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專業教師網絡工作室”的構建有利于加強師生交流了解,增進師生互信,專業教師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可以了解學生在學術科研方面的理解和追求,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發布科學研究課題,招募有志趣、有科研基礎的學生組建團隊,網絡工作室即時性的特點有利于保護學生的科研熱情,最終師生雙贏。
參考文獻:
[1]張瑩.管理協同理論下的高校輔導員與專業教師思政教育聯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1):209.
[2]楊煉,富旭.基于易班的網絡課程異步互動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以上海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課程為例[J].教育時空,2012(1):178
[3]宋文博,簡論易班教學資源庫建設——以東華大學為例[J].紡織服裝教育,2014(3):242—245.
[4]崔雯.淺談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與發布[J].信息系統工程,2011(4).
[5]沈漫.易班資源整合策略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3(5):71.
[6]徐瑞哲.上海易班“班級學生”過百萬[N].解放日報,201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