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姝祎
論群眾文化活動中聲樂藝術的再發展
文/崔姝祎
聲樂藝術作為一種歌唱的藝術,有很多形式。無論是美聲、民族、流行哪種唱法,都包含獨唱、重唱、對唱、表演唱、合唱等多種表演形式。這些在群眾文化活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以及參與表演的活動形式。群眾喜歡歌唱,喜歡聲樂藝術,而聲樂藝術更應該在群眾文化生活中不斷地發展和創新,這樣才能得到認可和傳播,才能更加升華與發展。因此,要使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并在活動中得到再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要素。


加強新形勢下群眾文化活動是落實中央提出的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舉措。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提升社會整體文明程度、促進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具有重大意義。這就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以政府為主導合理整合群眾文化活動資源,利用節假日和一些屆次性的活動,舉辦一些群眾歌詠活動。如舉辦紅歌會、合唱展演、聲樂比賽等活動,組織農村、社區、企業、學校和機關等各個層面參與到群眾的聲樂活動中,用弘揚主旋律的社會主義群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使群眾更加熱愛歌唱,熱愛歌頌黨和歌頌祖國的歌曲,自覺投入到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中去。各責任部門應加強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協調和輔導,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宣傳文化部門要組織專門力量對各專項活動進行業務指導,在組織指導文化活動中注重弘揚創新精神,營造和諧、穩定、向上的發展環境。
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大力培養群眾文化人才,才能適應社會主義群眾文化及其發展的需要。群眾性聲樂人才來自于藝術館、文化館,許多群眾文化業余骨干生活在群眾之中,他們的活動對群眾有著較大的影響。有了優秀的聲樂人才,可以用優秀的聲樂作品和高尚的文化氛圍來教育人、熏陶人。因此多渠道、多形式地培養群眾性聲樂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對廣大聲樂愛好者進行有重點、有目標的選拔培訓,舉辦中、短期培訓班,邀請國家和省內藝術名家進行講學,使參加培訓者有所提高。還可以定期舉辦群眾性聲樂大賽,發掘選拔中青年優秀群眾性聲樂人才,加強藝術實踐能力,多創造展示群眾性聲樂藝術的舞臺,使群眾性聲樂人才的演唱水平有更大的進步與提高,以達到教育群眾、宣傳黨的文化方針政策的目的。

聲樂藝術只有植根于基層之中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而聲樂活動要取得更深遠的影響力,更離不開專業藝術家的指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群眾業余合唱團已彰顯出很高的藝術水準,如遼寧省群眾藝術館老干部合唱團的指揮史建南曾任遼寧歌劇院副院長,在遼寧文化界享有很高聲望。他退休后,受聘于許多單位進行合唱指揮教學。他一絲不茍的嚴謹教學態度,深得團員的喜愛,許多學員慕名而來。雖然入團要接受嚴格考試,但學員們依然十分踴躍,學員常年保持在70人左右。幾年來,合唱團演唱水平越來越高,已成為活躍在文藝戰線上一支不可多得的惠民演出排頭兵。這也充分體現出,正是通過藝術家的長期輔導大大提高了廣大聲樂愛好者的演唱水平和藝術表演水平。
近年來,我省的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群眾歌詠活動的規模日益壯大,合唱隊伍也日益增多,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而歌詠活動的組織和發展,對促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并能夠提升整個民族的凝聚力。

崔姝祎,2003年7月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學士學位,同年到遼寧省群眾藝術館工作至今,任文藝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
2005年7月獲“首屆全國校園才藝選拔賽”優秀園丁獎;
2007年6月獲遼寧省“群星獎”銀獎;
2008年8月獲中國文化部北京第29屆奧運會“中國故事”特殊貢獻獎;
2008年11月獲中國文化部首屆農民藝術節“大豐收杯”;
2009年8月獲第七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輔導一等獎;
2010年3月獲遼寧省“群星獎”一等獎;
2010年5月獲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
2011年10月獲遼寧省首屆群眾文化節聲樂比賽一等獎,
2013年9月獲“北倉杯”第三屆環渤海地區青年新歌手電視大賽銀獎;
2014年10月獲遼寧省第十五屆“群星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