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2015年6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員返鄉創業,主要提出降低返鄉創業門檻、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強化返鄉創業金融服務、完善返鄉創業園支持政策等方面支持措施。《意見》還要求,抓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綱要(2015-2017年)》的落實,打造一批民族傳統產業創業示范基地、一批縣級互聯網創業示范基地。
在政策發布前幾天,本刊記者正在甘肅貧困地區調研,捕捉到一批青年返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就業、增收的典型。對于甘肅這樣一個全國扶貧攻堅重點地區來說,利用“弘揚中華文明,反哺故土親人”的真實情感,不斷激發赤子情懷,感召游子返鄉,共同促進家鄉脫貧致富與社會和諧進步,不失為一招“妙棋”。
在甘肅部分地區,網絡資源帶動著返鄉創業熱潮,返鄉者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的主力軍,他們不僅改變著自己的命運,也改變著西部地區的發展方式。
段國強:放棄高薪回鄉屢次創業
提到段國強,成縣人都豎起大拇指,“你說‘農民小段啊,攢勁得很”。2012年,段國強在廣東華強集團上班,完稅后6000多元/月,各項福利待遇都很好。卻在2013年辭職,毅然決然回到家鄉。
之前段國強在成縣有過一次創業——經營手機買賣,因貨源質量不過關,奉行“誠信為做人之本、經營之魂”的段國強對鄉親們進行賠款,那次賠了27萬多,創業也宣告失敗。再次回鄉創業,段國強提前做足了準備。
在深圳,段國強留意到農村的土特產品很受市民青睞。2013年3月,他在網上看到成縣縣委書記李祥通過網絡銷售核桃的報道,于是試著在微博私信“核桃書記”,詢問政府對返鄉創業的支持政策,得到了李書記的鼓勵和肯定答復。談及辭職,他露出憨憨的笑容:“我學歷不高,雖然工資可觀,一直飄泊在外也不是辦法呀,家鄉又有政策,還不如回家創業呢?!?p>
段國強所在的鐔河鄉建村是成縣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距鄉30多公里,距縣城70公里,屬于特困片區,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村,目前村莊還是泥濘路。回鄉后,段國強在縣城租了4間房,創辦了名為“成縣原生態土特產”的淘寶網店:1間住人,1間辦公,還有2間做倉庫,以高價收購農戶產品,然后網上銷售當地的土蜂蜜、椴木香菇、野生蕨菜等各類土特產品。
都說創業頭三年艱難,段國強想得很清楚:第一年要人氣,第二年要名氣,第三年做品牌。前兩年,遇到的困難依然超出想象:穩定的貨源、快遞的速度、服務的質量、市場的開拓、充足的資金……好在,段國強都克服過來了,直到2015年,資金雖然困難,但他選擇和加工廠合作,多多少少也減輕了部分資金壓力。同時期做電商的表弟,因為資金困難早已放棄?,F在,段國強注冊成立了成縣農民小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營康縣木耳、香菇,成縣核桃、核桃仁、土蜂蜜等貨源充足的特產。
“農民小段”的目標不止于此,前不久他注冊了5個類目,均拿到了TM,還有一個類目沒有拿到。按他的話,“如果商標都注冊完成,那么產品就好賣了,并且有提價的空間,相應地對農民的收購價也能提高?!蹦壳?,他又動了“本村”的心思,已初步獲村主任認可,在保護山林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建村大片的原始森林,免費提供蜂箱和蜜蜂給貧困戶,最后按照收購價去收購他們的蜂蜜,帶動村里集體致富。未來,這位創業者的腳步不停,會逐步發展香菇、核桃深加工,進而帶動本鄉、本縣甚至鄰縣的發展。
呂波:借電商東風創新開發杜仲雄花
呂波,康縣白楊鄉南城溝村人,早在2008年就在淘寶網上開起了自己的淘寶店,做起了電商。礙于康縣物流條件的滯后,他將實體門店開在了離家鄉不遠的陜西漢中,因為就整個西北來說,漢中的物流比較發達,而且成本低,當時發貨2元/公斤,在康縣100公斤的話差不多需要1000元。于是,在康縣尋找貨源,到漢中發貨成了呂波的最佳選擇,電商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
“我自己開網店,平常在網上銷售中藥材等產品。2010年的時候,我偶然得知杜仲樹的雄花可以入茶,而且營養價值極高,我就想,是不是也能把雄花茶作為產品來開發呢?”呂波回憶說。南城溝村離鄉鎮35公里,由于實施了退耕還林,自然條件適合杜仲生長,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生長著大量的杜仲樹,樹齡高者已達四五十年。
有了這個想法后,呂波在網上查看了大量的資料,隨后,又對杜仲雄花茶的市場、銷售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剛開始,只有他和家人、朋友十幾個人采摘,那一年僅采了不到100斤的干花。
杜仲雄花在呂波自己的網店銷售一空后,村民們紛紛開始主動采摘雄花。呂波說,村民們采摘來的雄花他都收購到自己家,“他們沒有銷售渠道,我就通過網店幫他們銷出去?!薄拔业木W店做得還不錯,只要東西好,銷售基本上不會出現問題。”兩三年來,村上甚至鄰村的杜仲雄花都是通過他的網店銷售出去的。因為杜仲樹花期短,且鮮雄花不能過夜,為了做出優質的花茶,呂波甚至購置了新的加工設備進行試驗。
在創新產品的同時,呂波沒有停止推動電商這輛快車的行進。
2014年以來,康縣的物流飛速發展,貨源地在康縣的呂波,第一時間回到康縣,開發家鄉資源的同時,也把發展經驗帶回到家鄉。2014年3月27日,他正式注冊成立了位于白楊鄉南城溝村趙家河社的康縣美誠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之后他積極帶動合作社7家農戶共同試點種植20畝黑柴胡,同時大規模種植仿野生天麻,實現按訂單種植、訂金+農戶生產的機制,提高農戶收入,并對合作社及周邊農戶進行技術指導工作,以實現增產。目前,合作社已吸收30余戶。
2014年4月至2015年初,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美誠中藥材的總銷售額(僅指網上銷售額)順利突破600萬元人民幣;同時簽約了幾個常年要貨的大客戶訂單,從而使美誠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飛躍式發展。這一切是只有4個人的呂波團隊實現的。
2015年3月,呂波把杜仲雄花經過傳統與現代加工工藝相結合,加工成杜仲雄花茶。新產品投入市場后,為本就繁榮的網店又添了一把火。
發展到現在,呂波依然謙虛,“我只是在完善基礎工作,算不上好,還需要有好的品牌、策劃和包裝設計,提高產品附加值,進而增加農戶收入?!?/p>
劉琪:勇回家鄉發揮一技之長
見到劉琪,第一印象是瘦瘦弱弱,很難想象,今年24歲的他一手創辦的隴上人家土特產館截至目前銷售農產品6萬多斤,店鋪營業額76萬余元,店鋪信譽四鉆級,同時其成立的大草灣村線下實體店,帶動索池鄉建立網店38家,發展老客戶三百多個,月交易額三萬元。

他是成縣本地人,早在大連東軟信息技術學院計算機系就讀時就開辦過自己的網店,畢業之后簽約IBM。由于濃重的親情觀念,2012年劉琪回到索池鄉財政所工作,同時擔任索池鄉大草灣村駐村干部。在盡職盡責完成工作的同時,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所長。
經過醞釀,2013年,他利用業余時間開始經營自己的淘寶店鋪“隴上人家土特產館”,努力利用網絡銷售索池的土特產品,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網店經營初期,他不斷探索不斷學習,熟悉了店鋪裝修、產品推廣、網上營銷等一系列電子商務方面的知識,并將這些充分運用到自己的網店管理中。成熟后,不僅自己搞電商研發,還幫助解決村里其他人發展電商,幫助村民搞產品銷售、注冊商標。
網店成立之初,劉琪就確立了以幫助農民增收為己任,通過幫助索池鄉王灣村、大草灣村、寨子村等各村99戶貧困戶銷售核桃、掛面、大櫻桃、花椒、蕨菜等農產品,使農戶家的農產品得以高于市場價出售,直接增加農民收入。2014年,隴上人家土特產館利用網絡銷售出王灣、寨子、索池村的核桃兩萬多斤,每斤高于市場價2到4元,春夏季銷售王灣、寨子村大櫻桃兩千多斤,每斤高出市場價5到8元,共增加農戶收入近十萬元。2015年5月,銷售索池鄉王灣村、寨子村,小川鎮西峽村、單山村大櫻桃8000余斤,增加農戶收入4萬余元。農戶增加收入的同時,也看到了電子商務的好處,增加了他們開設網店的信心。
在繁忙的銷售工作之外,劉琪還認真制定了以淘寶店鋪的開設流程、裝修要點、店鋪推廣及日常經營等內容為主體的培訓教程,對農村青年、留守婦女等進行電子商務培訓共5次,培訓學員一百多名,開設網店42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群眾店鋪“成縣云霧山土特產館”,已經成功銷售農副產品500多筆,銷售額16萬余元,同時帶動貧困戶種植大櫻桃30多畝,嫁接核桃2000余株,幫助指導30多戶貧困戶產業轉型。
對年輕人來說,沒有一帆風順的發展,更何況劉琪是幫助農戶無差價進行銷售。目前他的電商團隊共七八個人,房租一年3萬,算了算今年掙的錢還不夠交房租。他還笑著講了自己的經歷:“農歷七月七是摘核桃的時節。之前我動員家人全部種了核桃,去年因為有閏七月,后七月摘合適,當時我也忙糊涂了,想搶占先機的,就在前七月摘了,摘下來7天都剝不了外面的青皮,只能全部扔掉,可虧大了?!辟Y金短缺是他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他最感動的地方:就在不久前,縣委書記李祥用自己的工資卡給銀行做抵押,為他貸了20萬。
還有康縣陽壩鎮的王小琴等等,這些典型的背后,是千千萬萬返鄉創業者的縮影,他們懷著夢想、借著政策、引領“風”尚,讓這股創業之風吹回了家鄉,吹進了貧困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