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輝 劉 揚
對城市電視臺來說,進行新媒體轉型發展不能是隨意跟風之舉,而應進行理性和全面的分析,結合自身優勢與定位進行轉型發展。分析長沙電視臺現狀,其具有獨特優勢。
第一,強大的節目研發制作能力和運營能力。長沙電視臺在這方面擁有自身的優勢,特別是同屬長沙廣電集團的中廣天擇傳媒,在節目研發制作與運營上具有較強的實力,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廣泛的影響。2014 年11 月15 日,中廣天擇榮獲2014 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和2013-2014年度中國最具成長力節目制作公司殊榮。同時,長沙電視臺的新聞頻道和政法頻道擁有長沙市本地最為強勢的時政民生節目研發能力。此外,長沙廣電與新浪、愛奇藝、騰訊等國內互聯網巨擘有戰略合作關系,對于打造資訊+本地服務具有快人一步的決勝優勢。
第二,雄厚的資金投入、良好的技術平臺和人才優勢。
2014 年以來,長沙廣電在新媒體項目上已經投入了1000多萬,先后購買了國際領先的高精尖技術設備,與業內知名的高新技術研發公司北京“家視天下”合作,建設和打造了一流的新媒體技術平臺,為新媒體開發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撐和保障。同時,正在建設的新廣電中心,計劃投入上億元按國內一流水準建設和打造技術平臺,預計近兩年內將正式投入使用。此外,長沙廣電集團還具有良好的人才團隊。長沙廣電既注重對已有職工的培養和提升,也大力引進不少高水平的專業人才,為自身的轉型發展創建良好的人才隊伍。
第三,良好的品牌效應和受眾基礎。長沙廣播電視臺多年來堅持深耕本土,經過長期的發展和磨礪,已經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特別是旗下的新聞、政法、經貿、交通音樂等頻道頻率在長沙的收視收聽率高,影響較大,擁有良好的受眾基礎。據了解,長沙廣電在長沙之外都具有一定的影響。此外,長沙廣電集團下屬的國安網絡公司擁有50 萬有線電視用戶、嘉麗購物頻道擁有100 萬會員、經貿“搖搖樂”APP 下載用戶達10 多萬,加之長沙廣電這幾年通過參與舉辦大型活動,例如農博會、孕嬰童博覽會、手機博覽會等,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數據和信息資源。
第四,合理的發展規劃與強大的執行力。近幾年來,長沙廣電集團結合傳媒發展趨勢運籌帷幄,將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作為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提前布局和規劃。2013 年,長沙電視臺組隊先后考察了騰訊、新浪、搜狐、今日頭條、愛奇藝等十余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學習新媒體企業先進的運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此后,長沙廣電集團抽調精干力量投入新媒體研發,召開多次研討會制定切實可行的新媒體戰略,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既要加強研發打造自身獨特的新媒體載體,也要加強與知名新媒體企業的合作,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共同發展,從而形成自身的新媒體生態鏈。
長沙市廣播電視臺結合自身優勢進行新媒體轉型發展,為自身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推出了不少新的傳播載體,也提升了自身在新媒體時代的輿論引導能力。具體來說,長沙市廣播電視臺的實踐體現在下述方面。
首先,打造新媒體生態鏈,進一步擴大自身在受眾中的影響力。對媒體而言,要具有強大的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在社會和受眾中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強大的影響力。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權威性還在,但影響力卻日益式微。對城市電視臺來說,要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必須結合新媒體進行轉型發展,以吸引更多的受眾。
在這方面,長沙電視臺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除了已經推出和經營幾年取得不俗效益的電視臺相關網站和微博等新媒體載體外,2014 年以來,長沙電視臺根據自身特色優勢,正式啟動和運作了一批新媒體項目,包括長沙政法頻道研發并于2014 年9 月推出的“新聞懶人包”全視頻APP,長沙經貿頻道2014 年4 月上線的娛樂互動“搖搖樂”APP,中廣天擇傳媒與新浪聯合打造即將播出的“百萬粉絲”項目,以及與韓國知名媒體公司合作的“出道”項目,嘉麗購全新打造“手機購物”項目等,形成了一條長沙廣電獨有的新媒體生態鏈。
同時,長沙電視臺把許多優質資源放到新媒體平臺進行運作,把優質的節目資源預告式地、宣傳式地第一時間共享到新媒體平臺上,吸引大眾,制造輿論熱點,不僅達到了良好的收視率,同時提升了電視臺的網絡知名度。比如,一條實時新聞,記者在執行采訪任務的進程中,在確認其真實性后,先發送代表電視臺記者身份的個人微博,電視臺官方微博同時轉發。記者進一步了解詳細信息后,回到臺內,如節目播出時間尚早,則撰寫稿件發在頻道官方網站上或本土網站上,在視頻內容剪輯完畢后,再在本地電視臺進行播出。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同一新聞資源的多次和重復利用,形成多重的傳播效果。電視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良好互補與互動,也可帶來用戶與受眾的不斷攀升,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用戶和年輕人群中影響日益廣泛。
其次,重點推出微信公眾號和新聞APP 并精心經營,通過內容與服務、活動營銷等擴大影響力,實行流程規范化,嚴格三審制度保證真實權威性,與大型網站合作,實現點到點傳播的最大化。2014 年初,長沙電視臺新聞頻道推出了微信公眾號“長沙觀察”。起初一段時間內,“長沙觀察”不溫不火,一段時期內粉絲不足千人,每條內容的閱讀量只有幾百次。但在2014 年3 月17 日和3 月18 日“長沙觀察”推送“長沙市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后,粉絲和閱讀量都開始激增,粉絲破萬,該條新聞的閱讀量達到六萬三千多次;2014 年3 月19日上午又推送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宣布的人事任免新聞后,該條新聞一天內的閱讀量達到四萬八千多次。
此后,長沙電視臺對“長沙觀察”的內容進行精心打造,設立“長沙新聞”“基層”“活動”三個欄目?!伴L沙新聞”平均每天推出5 條左右本地重要新聞。如2015 年4 月12日,“長沙新聞”推出了“《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條例》施行”“瀏陽首季度開門紅”“芙蓉區拆違”“長沙今年夏秋連旱可能性大”“萌娃和鸚鵡比賽嗑瓜子”等7 條新聞,新聞性、可讀性與趣味性兼具。“基層”又分“重磅”“區縣”“媒眼”三個小欄目,“重磅”主要推送與長沙市居民衣食住行相關的各類新聞與信息,“區縣”主要推送長沙市屬各縣(市)的重大新聞,“媒眼”主要對與居民衣食住行相關的各類現象進行評析。“長沙新聞”推送的所有新聞與信息,都可進行視頻點播,確保良好的傳播效果。如今,“長沙觀察”的粉絲量已穩定在萬余人。
再次,長沙電視臺計劃推出“智慧長沙”APP。“智慧長沙”是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打造手機端、pc 端、電視端和戶外客戶端的全媒體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欄目板塊分為資訊與公共服務兩大類別,長沙電視臺著力將其打造成影響長沙的資訊和生活方式。
通過“智慧長沙”APP,長沙電視臺一方面可主動引導網絡輿情,打造應急信息平臺,通過彈窗信息最快速度發布和主動引導話題,占領移動陣地;另一方面又能整合各媒體關于長沙的權威報道,弘揚真善美,更有利于監管。此外,還可以盤活各類社會資源,快捷便民利民。通過公信力,盤活政府資訊、應急信息發布和便民資源,涉及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成為長沙人“智慧生活”的重要平臺。總之,“智慧長沙”作為崛起的第四媒體,將使長沙市廣播電視臺形成臺報網格局,形成更強勁的新媒體發展競爭力,擴大長沙廣播電視臺的影響力,提升長沙廣播電視臺在新媒體時代的輿論引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