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瑩,張佳麗
(臺州市看守所,浙江臺州318000)
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員心理互助小組模式構建與應用
——以臺州市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員為例
□夏瑩,張佳麗
(臺州市看守所,浙江臺州318000)
在女性在押人員中建立心理互助小組,不僅能消除女性在押人員在羈押期間遇到的情緒問題,還有利于管教民警全面深入掌握情況,保證監所的有序和安全。根據現代心理學理論以及女性在押人員心理狀況和特征,女性在押人員心理互助小組模式建構應包括:.做好前期準備;嚴密組織架構;制定活動流程;明確活動原則;學習施助方法等。
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員;心理互助小組
在女性在押人員中構建心理健康互助小組,不僅能為女性在押人員提供心理幫助,搭建起一條心理健康綠色通道,也能為全面掌握監內獄情,確保監所安全穩定奠定良好的基礎。女性在押人員心理互助小組模式如何構建,實踐應用中應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實現心理互助與管教無縫對接,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本文試以臺州市看守所女子大隊為例,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希望對女性在押人員心理矯治工作有所裨益。
(一)主要心理問題。女性在押人員羈押期間,其心理特征和心理問題有不同于男性的地方。如臺州市看守所女子大隊自2014年5月成立,截至2015年,共關押女性在押人員631人,其中重刑人員22人(包括判處死緩1人、無期1人、10年以上刑期20人)。經分析,該所女性在押人員主要心理問題有:一是環境適應或人際交往不良引起的緊張和恐懼;二是因犯罪行為將受處罰而產生的抑郁或者焦慮;三是思念家人或擔心給家庭造成不良影響產生的緊張;四是因身體疾病或者女性生理周期產生的焦慮。其中對女性在押人員心理影響最大的是案件、家庭,其次是環境和生理。(見下圖)。

臺州市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員心理問題調查情況
(二)主要心理特征。
1.環境適應不良,造成心理落差感強烈,形成緊張、焦慮、恐懼心理。雖然看守所是個文明、法治、和諧的場所,但絕大多數女性在押人員入所前,由于不熟悉看守所的管理、規定和環境,都感覺看守所是一個戒備森嚴、冷酷無情的地方,甚至擔心被體罰打罵,進入看守所之后,面對看守所生活、學習、休息都必須井然有序的嚴格管理,會造成心理落差,形成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據調查,有60%以上新入所女性在押人員在入監后不同程度存在有行為慌亂、思想不集中、焦慮、恐懼等不良反應。

臺州市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員心情測試比例情況
2.生性敏感多疑,自我保護意識較強,不愿透露心跡,容易形成人際交往障礙。女性在押人員一般思維比較細膩,而且敏感多疑,容易斤斤計較,一般不愿表露自己的心跡,與身邊的人甚至管教民警在談話時都不愿意說真話,例如有的連換洗的內衣內褲沒有,也不愿意說??上攵?,當她在一個不足70平方的監室內與13個同監室的人相處,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有時候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別人發生爭執,不良情緒壓抑在心中不能得到及時宣泄,易滋生抑郁或者焦慮的情緒。
3.家庭觀念較強,過度思念的情緒容易造成內心壓抑,甚至造成潛在的自殺心理危機。女性在押人員在社會、家庭、婚姻中角色特殊:既是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又是妻子、母親或兒媳、女兒。在羈押期間,這些角色所能承擔的權利義務十分欠缺和不完整,入所后,她們有的盼望能夠得到親人的諒解和關心,有的對自己過分自責,害怕親人遺忘拋棄自己或是不原諒自己,常常會在夜晚偷偷哭泣,內心壓抑不愿意表露心跡,負面情緒累積在心底,長期無法宣泄,容易造成抑郁、狂躁、強迫、神經質等心理疾病,甚至產生自殺念頭。
4.女性生理周期引起的特殊心理問題。女性在押人員的生理期有月經期、懷孕期和絕經期三個特殊時期。經驗表明,女性在押人員在月經期和絕經期過程中出現痛經、經前綜合癥及胸悶、眩暈、失眠、疲勞等身體癥狀,極易誘發消極厭世的思想情緒,從而導致其實施違反監規、自殺或其它消極反常行為。
女性在押人員存在的心理問題亟需進行干預和矯治,但是,目前看守所的現實情況,使得心理干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看守所女性心理咨詢師任務繁重。目前,臺州市看守所女子大隊僅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2名,卻承擔著175名(最多時候達到200余名)女性在押人員的心理矯治任務,雖然不是所有在押人員都會存在心理問題,但她們因為各方面的因素(案情、階段、環境、生理等)隨時會出現心理問題,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疏導,極有可能對女性在押人員造成傷害,不利于訴訟順利進行,以及給監所安全帶來一定影響,單憑2名心理咨詢師開展心理矯治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借助監內心理互助小組的力量,則能實現自我管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押人員與心理咨詢師存在心理距離。
心理咨詢師需要與求助者建立平等、尊重、互助、互信的關系,盡管心理咨詢師會努力與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但是由于在押人員所處環境和身份的原因,往往使在押人員與心理咨詢師(管教民警)之間存在著心理距離,有礙于良好咨詢關系的建立,而在押人員間搭建起良好咨詢關系就較容易些,而且她們全天候在一起生活,彼此會產生感情(監友)和拉近距離,這恰恰是心理咨詢師所不能達到的。
在預警指標確定方面,歐盟一些國家還開展了貝葉斯降雨閾值方法(The Bayesian Rainfall Thresholds methodology)的研究。該方法考慮了流域飽和狀況對徑流形成過程的影響,基于貝葉斯損失函數的最小化確定臨界降雨指標。該臨界降雨指標對應于某個河道斷面的臨界水位,當洪水位高于此值時,可形成災害。采用該方法有兩種技術途徑,即蒙特卡洛模擬(Monte-Carlo simulations)和 正 態分位數轉化(Normal Quantile Transform),其區別在于對數據的要求,即是否有降雨和徑流時間序列資料。
基于上述分析,臺州市看守所女子大隊嘗試在現代心理學理論指導下,構建女性在押人員心理互助小組,并在管理中積極進行實踐探索。
(一)心理互助小組的概念淵源與理論依據。
1.心理互助小組的概念。心理互助小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mutual-help group”一詞在心理學書籍中經常提到,如成癮者(包括吸毒成癮者、網絡成癮者、手機成癮者等)小組、成癮者家庭成員小組等等。在押人員心理互助小組以實現在押人員心理矯治為目的,心理咨詢師根據相關劃分方法將監內在押人員進行分組,在組員出現心理問題時,施助者對受助者實現結對幫助,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聊天、開導促成成員間的相互引導、鼓勵和支持以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臺州市看守所將心理互助小組運用到女性在押人員管理中,旨在使女性在押人員通過互相傾訴、傾聽、開導的方式,協助看守所心理咨詢師消除在押人員的環境適應障礙、不良情緒反應、人際交往障礙、性格障礙以及由生理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礙等。在監內成立心理互助小組不僅為在押人員提供心理幫助,搭建起一條心理健康綠色通道,也是看守所創新教育矯正方法,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全面掌握監內獄情的有效途徑,有助于達到在押人員心理矯治與確保監內秩序穩定的目的。
2.理論依據。
(1)需要層次理論。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的需要分別是生存、生理的需要,安全與保障的需要,社會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雖然女性在押人員面對看守所特殊的環境和關聯案情的不同,面臨的需求層次和順序可能不同,但除在看守所能保障的基本低層次生存、生理需要以及安全保障的需要外,她們作為一個社會人,更是有強烈的社會歸屬、人格尊重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心理互助過程中,小組形態象征社會網絡,組員獲得歸屬的需要,在接受幫助及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尊重與自我實現。
(2)社會學習理論。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和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在人類行為的研究上拓展出了更能顯示人本質上區別于動物的社會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人是可以通過觀察學習而改變自己的行為的。同時,人可以通過觀察別人行為的后果強化自己的行為。另外,不能忽視人本身的認知和選擇的能動性以及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這一理論是看守所心理咨詢師提出建立在押人員心理互助模式的重要依據。在心理互助小組中,受助者在施助者的引導下重建積極認知和改變錯誤行為來形成正面心理,逐步達到成長的目的。
(3)身份認同理論。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心理互助小組是一種以他人心理認同為基礎的社會團結感。看守所心理咨詢師幫助成立心理互助小組,就是將這些有同樣處境、類似生活經歷的個體組織到一個小組中,這種心理基礎能幫助成員凝聚在一起,增強集體感,這種逐漸培養起來的集體身份能消彌因個體暫時脫離社會互動而造成的疏離感,從而達到監室內秩序的和諧穩定。
(二)心理互助小組的模式構建。
1.做好前期準備。在各監室內或放風場組建心理互助小組,有條件的提供心理咨詢室作為互助地點,必要時在民警參與或指導下進行互助活動。
(1)組織心理知識培訓。在成立監內心理互助小組前,由擔任心理咨詢師的民警專門組織各監室改造表現好、文化素質比較高的女性在押人員開展心理互助小組問題解答、心理健康面談咨詢技巧、考核反饋辦法等相關課程的培訓。
(2)挑選心理互助組長。由心理咨詢師牽頭,與管教民警一起在每個女監室挑選出3-4名在押人員擔任小組長,條件是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改造表現良好、家庭人際關系良好、對人對事態度客觀、有進取欲望,且有較強責任心,愿意助人,有一定組織能力。
(3)設計互助小組任務。主要任務有:配合協助管教民警開展心理疏導;對重點互助對象進行獄情觀察;在心理咨詢師的組織下定期舉行組長會議,交流近期互助近況,提出意見建議;將心理互助小組開展情況、互助事件、面談方法、后期成效等及時記錄在《監內心理互助小組動態反饋表》上,便于查找翻閱及后期工作總結。
2.嚴密組織架構。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由所領導牽頭,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女監區下設心理咨詢室,聘請有專業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民警擔任指導,由主管民警負責挑選出在押人員心理互助小組組長,下設3名組員,形成心理互助小組,每個監室建立3-4個小組,并根據監內人員的流動及時調整,確?;ブ〗M的活動順利開展(見下圖)。

心理互助小組組織架構示意圖
3.制定活動流程。
(1)掌握女性在押人員的心理狀態。為了能及時掌握女性在押人員的思想動態,更有效率地開展管教工作,該所女子大隊對女性在押人員進行“心情晴雨表”測試,通過測試引導女性在押人員利用不同的顏色標識(紅、黃、藍、黑)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情緒,紅色代表愉悅,黃色代表平和,藍色代表憂慮,黑色代表心情糟糕,從而使每一名女性在押人員基本真實地涂畫當天情緒的對應色,自測心情晴雨。這樣的圖表形式能夠直接反應監內每一名女性在押人員的情緒狀態,心理咨詢師、管教民警能用這張“心情晴雨表”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開展心理疏導和教育轉化工作,在押人員之間也能從各自的“心情晴雨表”顏色變化中進行互助式的心理疏導和信息反饋。
(2)形成心理互助操作流程。根據在押人員情況,在每月月初由管教民警上報心理健康互助小組成員名單,由女子大隊心理咨詢師集中整理形成《監內心理健康互助小組架構圖》,及時在監室內公示。下發《心理健康互助動態反饋表》,實時登記各小組開展互助的情況,將受助者與施助者的動態輔導形成文字記載。具體步驟包括:確定受助者情況收集,明白由何事件引起何情緒反應;民警及組長初步評估是否能通過心理互助解決問題;制定面談方案進入心理互助階段;評估總結互助成效,及時記錄在反饋表中。遇到互助小組難以解決的情緒問題,則及時反饋至心理咨詢室,由專職心理咨詢師負責跟進。
4.明確活動原則。除要嚴格遵循心理咨詢“平等、保密、共情”三原則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結合看守所這一特殊機構的特點以及女性在押人員這一特殊人群的實際,還應遵循以下活動原則。
(1)互信尊重原則。傾訴是互助的起點,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能有訴說的可能。要建立起良好的心理互助基礎,運用換位思考,小組成員消除運用自我防御機制帶來的抗拒、不合作的心理。
(2)和諧氛圍原則。心理互助的形式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談話,也可以滲透到教育學習的場合中,在原本就較封閉的監所環境中盡量創造出一種全方位的良好氛圍。
(3)因人制宜原則。心理問題不會憑空出現,一個人的現在是由她的過去發展演變而成的,因此,心理問題的解決要密切聯系實際,注意每個女性在押人員的實際情況,以適當方式引入,積極調動其配合互動。
(4)隱形防控原則。考慮到看守所以及女性在押人員的特殊性,雖然心理互助由在押人員進行更加有效,但民警不能完全置身事外,而是退居“幕后”實行隱形防控。實際上從互助組長的挑選、互助事件的走向、問題的分析到互助方法的傳授等,都是在民警全程參與之下實施的。
5.學習施助方法。心理互助主要采取疏導的心理療法,因此,要讓互助小組成員學會合理共情、耐心傾聽、善意勸慰等施助方式來釋放或減緩受助者的焦慮情緒,幫助其糾正錯誤認知,改變異常行為,從而提高互助成效。
(1)耐心傾聽,促成自我宣泄。在監管場所這種特殊環境中,女性在押人員自我宣泄的渠道十分有限,在押人員之間傾訴成了主要方式,不少案例說明,施助者只是耐心傾聽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33歲的彭某因犯販賣毒品罪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判刑四年六個月,彭某接到判決書之后極度悲傷,又因為自己患有腦瘤,且愛情多次受挫,以致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產生極度抑郁的情緒。心理互助小組組員趙某某通過耐心傾聽其傾訴,與其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促使其較好地宣泄了抑郁情緒,達到了心理穩定的目的。
(2)細心觀察,及時主動介入。根據人格心理學理論,不良心理的形成發展是由個體各種主客觀因素導致的。女性在押人員在新入監階段存在著環境不適、恐懼焦慮、失落悲觀、自卑煩惱等心理問題;待投牢階段會出現不安與憂慮;在改造過程中則貫穿著自卑與自尊的沖突、放松與約束的沖突等。作為心理互助小組的組長,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無論事情大小,一旦有需要就要主動出擊,積極跟進,把許多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20歲的鄭某某因涉嫌盜竊罪被刑事拘留,鄭某某是一名幼師,在單親家庭長大,從小過著父親不管母親不疼的日子,這次因為偷了同學2000元錢被刑拘,入所后在監內總是說自己已經無藥可救無人會管了,甚至說不如死了算了,有時會出現發抖、抽搐等狀態,產生極度恐懼的心理,甚至連上廁所都說害怕。心理互助小組組長周某一方面及時與鄭某某談心,當鄭某某哭泣時陪在其身旁,讓其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另一方面將情況報告給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根據周某反饋的情況進行分析,認為導致鄭某某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是其不正確的認知,從而通過行為認知療法對其進行了心理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構建網絡,及時鑒別干預?!氨舜岁P心、互相督促、共同進步、攜手新生”是心理互助小組活動的文化內涵?;ブ〗M的活動必須在監區統籌安排下開展。遇到重大原則問題、事件必須及時向主管民警報告,這與保護隱私的原則并不矛盾。在實際工作中,女子大隊結合監內動態量化管理,利用看守所風險管控系統、違法人員犯罪系統、在押人員主動咨詢、民警挖掘的各種信息等,識別重點管控的高危人群,展開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心理互助輔導工作,建立完善了以監內心理健康互助小組為依托的創新聯動工作機制。
(責任編輯:潘晶安)
D917
A
1674-3040(2015)06-0082-04
2015-07-30
夏瑩,浙江省臺州市看守所副所長;張佳麗,該所女子大隊民警、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