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甘孜采訪發現,無論新車還是舊車,車牌都是新的。當地干部介紹道,曾經在甘孜,2.79萬輛大貨車從來不掛車牌,卻在車頭掛著哈達或者活佛畫像,強行上路,許多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至今未破獲,在全省都出了名。去年11月起,當地開展專項整治,用2個月的時間根治了這一難題。如今,大貨車掛上了牌照,民族、宗教飾品也依舊懸掛。為什么久未根治的亂象2個月就解決了?當地干部說,由于認識的誤區,一些人曾認為“不掛車牌掛活佛”是民族宗教問題,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如今,強調依法治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處理問題,分清了事情的屬性,觀念一變,難題破解。
依法治理,實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關鍵是要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熔鑄到人們的頭腦中,體現于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在甘孜藏區,由于歷史原因,解決矛盾糾紛往往依賴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法,以至于連一些刑事案件,都難以進入司法程序。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必須將矛盾糾紛化解引入法治軌道,根除民間調解、宗教調解、家族調解中的不合法的做法,使法律成為藏區群眾共同的行為準則。
要形成現代法治意識,還要創新普法宣傳形式,改變過去擺擺展臺、發發傳單的方式,要結合群眾生產生活實際,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和看得見的事例去普及法律。比如,一些普法宣講隊把法律知識編成了漢藏雙語的“脫口秀”,深入基層演出;一些法院在牧民聚居的地方建立流動法庭,讓旁聽的牧民看到現代司法在解決矛盾糾紛中的公開公正公平。
如今,人們觀念上的變化正在發生。“以前,村民參加非法集資,錢收不回來,就聚集在政府門口,找政府解決。現在再遇到這種情況,村民都會想到要請律師。”道孚縣八美鎮鎮長索郎多吉說。
(摘編自《人民日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