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勇
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組工干部既是參與者又是組織者,必須帶頭念好“四字訣”,把“嚴”和“實”的要求貫穿于修身立行、干事創業全過程。
“學”字為先,讓“三嚴三實”要求內化于心。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才會行穩而致遠。組工干部要提高品行修養,學習是最根本的途徑。要端正學習態度,把學習作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謹防“精神懈怠癥”,時刻繃緊學習這根弦。要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帶著問題學,不僅“入眼入耳”,更要“入腦入心”,做到真學、真信、真用。要突出學習重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不斷加深對“三嚴三實”豐富內涵的理解和把握,增強貫徹落實的主動性、堅定性。要注重學習實效,采取領導領學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學習先進典型與汲取反面教訓相結合、開展研討交流與撰寫心得體會相結合、觀看反腐電教片與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相結合等方式,認清“不嚴不實”之害,悟透“為官守職”之道,自覺把“三嚴三實”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干”字當頭,用“三嚴三實”要求推動工作。當前,隨著反“四風”常態化,個別干部心態發生微妙變化,不是琢磨如何在改革中下好“先手棋”,而是考慮如何為自己“留后手”,出現了懶政、怠政現象。這種心態無疑與“三嚴三實”的主旨相悖,是阻滯事業發展的“絆腳石”。組工干部要克服“怕、躲、等”心理,主動作為,勇于擔當,發揚“苦干實干加巧干”的精神,以新狀態迎接新常態。要在干部選用上求“實”。健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評體系,對“失衡型”“不可持續型”“虛假型”政績仔細甄別,樹立正確用人導向,真正把踏實干事的干部選出來。要在夯實黨建基礎上求“實”。建立區、街和村(社區)三級黨建工作責任制,形成層層有壓力的工作格局;實施“強基擴面”工程,完善陣地保障功能;加強“三支隊伍”建設,提高黨務干部綜合素質。要在工作創新上求“實”。經常深入基層接地氣、摸實情、出實招,不搞“機械式”照搬照抄,不搞“嫁接式”經驗移植,不搞“盆景式”以點概面,積極探索符合實際、富有原創性的“金點子”,讓創新成為推進改革的強力“引擎”。
“民”字為本,按“三嚴三實”要求服務群眾。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正在于此。組工干部要始終秉持“民本”理念,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各項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著力提升機關服務水平。開展“每個崗位都是窗口,每名干部都是形象”活動,倡導“真誠待人、真心辦事、真情為民”的新風尚。實行首問負責、崗位責任、服務承諾、限時辦結、部長信訪接待日等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回應群眾關切。完善聯系服務基層和群眾制度。每名組工干部要聯系一名村(社區)書記、一名樓(院)黨小組組長、一戶非公企業,包扶一個村(社區)、一個黨建重點項目、一名困難黨員,定期開展調研走訪,查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注重統籌協調,加大黨費和財政資金支持力度,保證基層黨組織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實施黨建項目化管理,幫助基層培育“活力”載體,形成一批群眾認可、務實管用的黨建品牌,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廉”字打底,以“三嚴三實”要求錘煉隊伍。清正廉潔是領導干部從政的底線,底線失守,滿盤皆輸。組工干部作為管干部的干部、管黨員的黨員,帶頭講規矩、重操守更是題中應有之義。首先,要做到“慎權”。權力是柄雙刃劍,如果“公用”,可以推動工作,惠及百姓;如果“私用”,則貽誤事業,自毀前程。要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把每個崗位的權力登記造冊,公之于眾,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其次,要做到“慎獨”。“八小時之外”要管住自己的“四肢五官”,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吃的飯不吃,不該拿的紅包不拿,不該交的朋友不交。要建立定期“家訪”制度,通過到社區走訪、與知情人約談等方式,強化“社交圈、生活圈”考察,促使組工干部時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最后,要做到“慎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有收尾,但“三嚴三實”要求卻是永久的。要將這種“嚴”和“實”的精神融化到骨子里,浸潤于言行中,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習慣,始終保持思想作風清潔如新,纖塵不染。
本欄編輯/高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