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等
新加坡:引入年值“劫富濟貧”
在新加坡,房地產稅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但與其說它給民眾增加了經濟負擔,不如說它是“劫富濟貧”的工具。
新加坡房產稅的計算基礎是房屋的年值。所謂年值,是業主出租一個房間(不是一整套)一年所獲得的租金收入,再減去物業管理等開銷所得的純利潤。年值由稅務局每年根據各地的平均租金回報率計算,通常會低于租房的利潤。
新加坡政府對于年值超過8000新元(1新元約合4.5元人民幣)的自住房征收4%-16%不等的房產稅,非自住房屋稅率則沒有起征點,從10%至20%不等。如果自住房年值低于8000新元,無需繳納房產稅;如果不是自住用房,就必須每年繳納最高800新元的房產稅。這一政策體現出政府對小戶型和低收入家庭的關懷。
除此之外,自住用房的購房者每年會得到各種名目的優惠和抵扣,最終需要繳納的數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非自住用房則必須全額繳付。
美國:給房產稅“封頂”
在美國,只要擁有房子,就要繳房地產稅。美國房產稅率一般在1%-3%之間,不同州、縣、市和學區,房產稅的稅率不一樣。紐約州的房地產稅在美國各州中排在前列。稅負過重,引來很多人抱怨。
2011年,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上臺后,將控制房地產稅增長作為優先任務,“房產稅上限”(政府采取措施對稅收增幅實施限制政策,漲幅最高須維持在2%左右)政策是其推行的諸多減稅措施之一。他的房產稅封頂政策引起學校和地方官員不滿,但得到居民廣泛支持。新澤西州也實施了房產稅封頂政策。
英國:從“爐灶稅”到市政稅
早在18世紀,英國就開征物業稅。最初的征稅標準是家中爐灶數目,因此也被稱為“爐灶稅”。后來改為按房屋窗戶多少征收,因此變成“窗戶稅”。今天的物業稅是“市政稅”,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稅收。
英國物業稅依據房屋大小和所處地區,從低到高被列為A到H八個等級。如果業主購買或租住的是一套兩室一廳大約60平方米的住所,那么就會被評為C級,每月繳納大約150英鎊物業稅。
英國房地產稅收今年4月出現大變化:外國人在英擁有的房產出售時,增值部分要繳稅。此前,法律只要求英國公民出售第二套房產時繳28%的增值稅。有分析稱,由于海外購房者大舉入市,倫敦房產市場呈現“泡沫狀情況”,新規定針對的就是這一問題。
英國房地產交易中的印花稅也有改革。2014年12月,英國推出一系列關于印花稅的調整政策。新措施主要是對印花稅進行階梯式征收,簡而言之,房子總價越高,繳稅越多,總價低則少繳或不繳。
日本:怎一個“繁雜”了得
在日本,與房地產稅類似的稅種是固定資產稅、城市規劃稅。政府部門根據土地和建筑物的固定資產稅評估額來決定稅額,每年4月將稅單寄到納稅者家中。
固定資產稅用于日本市町村的行政服務,城市規劃稅用于城市修建和道路養護等。兩種稅的計算方法是:固定資產稅=固定資產評估額×1.4%,城市規劃稅=固定資產評估額×0.3%。固定資產稅評估額由政府部門每三年進行一次評定。政府地價公示價格的70%就等于固定資產稅評估額。
日本在征收房地產稅方面有減稅政策。比如,買新建的公寓五年內,買新建的獨門獨戶房子三年內,固定資產稅減半。目前,日本與房產相關的稅收已涵蓋獲取、保有和轉讓房地產的全過程。日本問題專家唐淳風表示,“繁雜”是日本房地產稅制度最大的特點,26種稅收中與房地產相關的至少有6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