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繼國家標準委發布國內首個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產品的國家標準后,近日,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兑庖姟贩Q,校服的生產和采購均應執行國家標準,學生可以自愿購買校服,也允許學生按照所在學校校服款式、顏色,自行選購、制作校服。
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毒校服”“丑校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教育部等4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校服管理的意見,旨在規范中小學校服管理,避免“毒校服”傷害學生身心,“丑校服”影響學生形象。
總體看來,此次頒布的《意見》,已經充分考慮到校服標準、校服定價、校服采購等多個方面,但在筆者看來,所有這些措施要發揮作用,最關鍵的是,要在中小學實行民主管理,建立起能獨立發揮作用的家長委員會,否則,這些措施有可能難以有效落地。
《意見》也強調,學校應在深入論證和與家長委員會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確定是否選用校服。學生自愿購買校服,允許學生按照所在學校校服款式、顏色,自行選購、制作校服。從中可見,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家長委員會參與校服管理的作用,可是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提到的是“與家長委員會充分溝通”,而不是把是否選用校服的決策權交給家長委員會。
這是有本質區別的。與家長委員會溝通,表明是否選用校服,主導權還在校方。事實上,目前我國中小學成立的家長委員會,基本上都是由校方主導建立,即:家長委員會的委員,一般都由學校遴選聘任;家長委員會成立后,通常不獨立運行,只是聽命于學校安排,配合學校工作。這樣的家長委員會,很大程度上就是“擺設”和“工具”,很難起到參與學校管理、監督、評價的作用。近年來曝出的“毒校服”“丑校服”事件,學校都解釋,事先就校服問題聽過家長委員會的意見,可這里的家長委員會和真正能起到監督作用的家長委員會是兩碼事。
真正能起到作用的家長委員會,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由家長民主選舉產生,代表家長參與學校辦學管理、監督,是維護所有學生權益的組織,當選的家長委員會委員,須向全體家長負責,并述職;二是家長委員會獨立運行,像是否選購校服、校服款式價格確定、校服采購公開招標,以及貧困學生選購校服等問題,都應由家長委員會討論、審議。比如,為保障校服質量,可以選購面料好一些、價格略高的校服,但這要考慮到貧困家庭的承受能力,要綜合考慮所有學生的需要,同時建立幫助貧困生的機制。
如果沒有這樣的家長委員會,《意見》中提到的“學生自愿購買校服,允許學生按照所在學校校服款式、顏色,自行選購、制作校服”很可能會落空。如果學校、老師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怎么辦?誰來監督校方?如果學生自己按規定款式、顏色制作校服,學校卻處處刁難,認為這沒有達到要求怎么辦?考慮到各種可能出現的麻煩因素,又有多少家長愿意選擇自己制作校服呢?
其實,近年來我國中小學之所以頻頻曝出侵犯學生權益的事件,都與缺乏民主管理有關。2010年頒布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完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引導社區和有關專業人士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2012年,教育部發布《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指導意見》,要求把家長委員會作為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內容。因此,如果切實執行上述規定,建立起能獨立發揮作用的家長委員會,明確家長委員會的議事規則,像校服管理這類問題,或許無需再由多個部委聯合發文進行管理了,各校的家長委員會可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做出符合本校學生利益的選擇。(本文作者系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責編 歐金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