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陜龍(長慶油田安全環保監督部第五監督站,陜西 定邊 718600)
石油安全監督工作中危險源辨識及評價方法
石陜龍(長慶油田安全環保監督部第五監督站,陜西 定邊 718600)
我國石油行業的安全監督工作隨著行業水平的提升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由于石油行業所具有的特殊性,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危險源較多,由此引發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在實際生產中,通過對危險源的辨識和安全評價,可以對危險源進行有效查找,進而從源頭對事故的發生起到抑制作用。由此可見,對石油生產中的危險源辨識、評價的研究具有較為現實的指導意義。
石油生產;安全監督;危險源;安全評價
石油行業由于涉及的危害物質較多造成了特殊的生產性質,生產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危險性。生產過程中都會用到或者生產易燃、易爆及有毒的危險物質,員工的不當操作或者生產環境的突變有可能會造成生產事故的發生。我國安全工作起步比較晚,各方面的技術不太成熟。并且由于我國石油工業發展較為迅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管理和技術的落后。石油行業的每次事故無一不給員工帶來嚴重的傷亡和巨大的財產損失。

圖1 石油行業事故傷亡統計
石油生產企業不同于其他企業,具有自身的特點。其主要的危險源廣泛分布于原材料、生產工藝以及產品的儲存運輸等各個方面。
1.1原材料
地下開采出的原油包含的組分較為復雜,除碳氫化合物外還包含如硫化氫等多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組分;并且工作場所可能會用到或者產生一些具有易燃易爆、腐蝕性以及有害性的化學物質,例如原油管線中添加的清蠟劑、原油中產生的伴生氣等。這些物質都造成了生產過程中較強的危險隱患。
1.2生產工藝
石油生產過程一般還會包含原油的初步處理和分離的生產工藝。原油的處理和儲存一般都存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進行,這會使生產中存在的易燃、易爆的物質以危險源的形式對作業場所的員工安全造成較大的安全隱患。
1.3儲存運輸
原油經過開采、聯合站油水分離等工藝處理后,所有這些原料都需要儲存和集輸。原油從油井到站點的輸送一般是通過埋在地下的管線進行;原油的儲存由于環境和用途的差異性導致較為復雜的儲存形式。無論是何種形式其在輸送以及儲存過程由于壓力、火源等危險隱患可能會造成火災和爆炸。
安全評價也可以稱為危險評價,這項工作的開展就是為了讓生產系統達到本質安全的要求。
2.1安全評價的內容
證法二:圖2,作AE⊥BC于E,DF⊥BC于F,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及性質得到AE=D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得到△AEB≌△DFC,從而得到AB=CD。
安全評價包含了諸多方面,如最初的危險源辨識、危害評價到最后的對策的提出等。安全評價要針對生產中的危險源進行。因此,危險源辨識是評價的基礎工作。
危險源辨識完成后就要對其進行危害的分析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要想達到準確的分析就要求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最為貼近的模型進行危害后果的計算。隨后以此數據要進行定量或定性的評價。這是得出危險源風險程度的重要步驟,可以以此進行事故或隱患嚴重性的判定。安全評價工作的最后一步即提出相應的安全對策和解決措施,為最終消除或者降低危險源對生產的影響提供支持。
總的來說,石油生產中的安全評價的主要程序如下:(1)準備階段:對生產中所涉及的工藝流程、參考數據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進行收集、了解;(2)識別和分析危險因素:以前期準備的資料為基礎進行生產中危險源的識別,對可能得出的后果進行預測;(3)定性定量分析;(4)根據分析程度提出安全技術對策。
2.2安全辨識和評價方法
(1)經驗分析法。這類方法主要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參照油田企業中危險物質品種以及最小值的規定或者對比行業要求進行分析。如對于油田企業中具有經驗的安全管理人員,通過現場談話、觀察生產流程、查閱安全記錄臺賬等方法,可以對生產過程中員工的不安全行為、設備的不安全狀態等隱患進行識別。
(2)安全檢查表。安全檢查表的制定是由一些安全管理經驗豐富、生產工藝流程熟悉的安全監督管理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檢查表格的編寫,在安全監督檢查中對整體流程或局部設施進行較為細致的檢查和識別,通過系統的檢查找出生產中存在的危害、隱患等。
(3)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針對生產工藝較為復雜的企業或者流程,在安全監督工作中可以采取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方法。通過進行科學的分析對產生偏差的環節進行對策提出和整改監督。
石油生產自動化程度高,生產連續性強。所以選擇合理、科學、有效的安全評價方法關系到企業的生產效率。對于較為復雜和重要的安全評價工作,通常還會采取多種方法進行分析,以保證危險源評價的準確和完整。
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和制度是石油企業安全管理提升的基礎。石油企業的安全管理應逐步實現從事故管理為事前分析和隱患管理;被動的要安全轉變為主動安全監督。我們應該加強以下幾點:
3.1加強對危險源辨識的力度
生產中危險辨識是油田企業進行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基礎所在,它為后期的安全評價和提出對策奠定了基礎。為此可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加強通過進行薄弱環節的辨識力度來加深安全狀況的認識程度,為進一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更為符合企業實際、準確的參考依據。
3.2加強油田標準化作業的實施
油田企業的工作性質較為特殊,涉及的工種、危險源較為復雜。標準化作業正是在危險源辨識、對策研究的基礎上所確立的最為安全有效的作業程序。標準化作業的實施,目的就是在于主動控制、減少生產中的危險因素,強調生產中安全第一的要求,對生產中存在的違章作業和管理進行約束,更好的加強人員的安全管理,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
3.3強化日常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改監督工作
油田企業的安全監督人員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對工作現場的檢查以及對所要求整改的隱患進行監督落實,可以分為例行檢查、專業檢查、巡回檢查和抽樣檢查。安全檢查在掌握危險源的發生和發展狀態以及實際生產中人員、環境、設備、現場管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方面較其他安全管理方式更為直接。加強日常檢查工作可以及時發掘隱患,為隱患整改提供動態信息。3.4 合理運用事故資源的警示效應
石油企業由于其高危性,在發展中存在著安全事故的歷史。事故的發生會造成企業人員和經濟效益的損失,造成對企業的消極影響。但是如果及時將這些安全事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事故進行細致的研究,以系統的安全技術和理論進行成因和預防對策的總結,就可以轉消極作業為一定的積極作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石油行業所涉及的危險物品多、危害性大,并且生產作業環境較為惡劣。這些特點造成了石油行業是事故多發行業的特性。對于目前我國石油行業所面臨的安全問題,作為企業的安全監督工作人員,應當加強對危險源的辨識和管控,做好企業安全評價工作,加強對安全責任制度的執行工作,加大現場管理、檢查力度,通過多種手段的管理從根源上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1]何華剛,裴先明.化工安全評價探討[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3,(01).
[2]李一銣.火災、爆炸危險評價方法選擇及介紹[J].勞動保護科學技術,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