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磊等



摘要:采用EST-SSR標記構建中國常熟尚湖牡丹園引栽的21個日本牡丹品種DNA指紋圖譜并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以篩選出的10對多態性高、穩定性好且在染色體上分布均勻的引物作為核心引物,構建日本牡丹21個品種DNA指紋圖譜,用NTSYS-PCV2.10軟件分析遺傳多樣性。結果表明,10對EST-SSR引物在21份材料中共擴增出47個多態性基因型,平均每對引物擴增4.7個,變幅1~11個;10對引物的多態性頻率(FP)平均值為0.522,變幅0227~0.950;篩選出的2對核心引物可以將21個牡丹品種完全區分,以遺傳相似系數0.55為閾值可將21個供試牡丹品種分成2類。由結果可知,EST-SSR標記在供試牡丹品種間多態性差異較大,適合用于牡丹的DNA指紋圖譜的構建。
關鍵詞:EST-SSR;DNA指紋圖譜;遺傳多樣性;牡丹品種
中圖分類號: S685.1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9-0050-04
收稿日期:2014-09-21
基金項目:江蘇農業科技支撐計劃(編號:BE2011445);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編號:201310333032Y);江蘇省蘇州市科技計劃(編號:SZS201102、SYN201110、SNG201323);蘇州市吳江區科技計劃(編號:WN201311、WN201317);江蘇省常熟市科技計劃(編號:CS201205)。
作者簡介:孫嘉磊(1992—),男,江蘇太倉人,研究方向為植物資源利用開發。
通信作者:楊志剛,碩士,副教授,從事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Tel:(0512)52251562;E-mail:zhigangyang77@sina.cn。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花大色艷,花香襲人,有“國色天香”之美譽,深受人們喜愛。關于DNA指紋技術在牡丹品種鑒別上的應用,前人做了很多研究。朱紅霞利用AFLP標記對牡丹品種的分類進行了初步探索[1]。Hosoki等利用RAPD標記技術對牡丹品種和野生牡丹品種的DNA序列進行了嘗試性分析[2]。由于技術比較成熟,以微衛星序列為基礎的SSR標記成為當前植物品種DNA指紋圖譜數據庫的首選標記[3]。李保印利用SSR標記技術研究中原牡丹品種初級核心種質和遺傳多樣性,并建立了核心種質[4]。王淼等研究討論了牡丹品種的SSR-PCR反應條件[5]。SSR分子標記技術可以用來區分牡丹品種,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6],近年來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es)發展十分迅速,而EST-SSR與其他鑒別途徑相比,是一種相對準確、簡便、經濟的途徑[7]。Temnykh 等研究顯示,他們所發現的牡丹EST-SSR位點絕大多數都具有多態性潛能[8]。張艷麗等以6個滇牡丹不同花色類群DNA為模板,對EST-SSR引物進行了篩選[9]。
牡丹品種的起源地在中國,在中國牡丹園藝栽培不斷發展的同時,日本也早就開始進行牡丹園藝品種的雜交培育和引種工作,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牡丹品種群[10],而目前針對國內引栽的日本品系牡丹開展DNA指紋圖譜構建及遺傳多樣性的研究還未見報道。本研究采用EST-SSR標記構建中國常熟尚湖牡丹園21份日本品系牡丹品種的DNA指紋圖譜并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以期為牡丹品種DNA指紋鑒定提供技術支持。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21份牡丹品種為中國常熟尚湖牡丹園引栽的日本牡丹品種,詳見表1。
表1供試21份日本牡丹主栽品種概況
編號品種名稱花色編號品種名稱花色1島錦復色12島大臣紫2島輝紅13金晃黃3日暮紅14海黃黃4百花選紅15玉廉白5火鳥紅16連鶴白6花王深銀紅17黑龍錦墨紫7芳紀火紅18新扶桑白8新日月紅19八千代椿銀紅9紅輝獅子大紅20吉野川粉10花競粉21紫晃粉11皇嘉門黑紫
1.2DNA提取
按照CTAB法提取牡丹基因組DNA,操作流程如下:(1)在研缽中加入100 mg牡丹葉片樣品和700 μL CTAB提取液,充分研磨;(2)轉移混合液至1.5 mL離心管中,65 ℃水浴 30 min,每隔5 min振蕩混勻;(3)取出離心管,冷卻到室溫后,于8 000 r/min離心2 min;(4)取出離心管,將上清液轉移至1.5 mL離心管中,加入等體積三氯甲烷混勻,振蕩10 min;(5)12 000 r/min常溫離心10 min;(6)轉移上清液至1.5 mL離心管中,加等體積異丙醇,混勻后靜置10 min,于 12 000 r/min 離心10 min,棄上清液,用70%~75%乙醇漂洗沉淀2次,在超凈工作臺上吹干;(7)加50 μL ddH2O,將沉淀DNA溶解后于4 ℃冰箱保存備用。
1.3引物信息
以張艷麗等對滇牡丹不同花色類群開發的10對EST-SSR引物[9]作為本研究的候選引物(表2),引物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AGE)純化。
20 μL反應液中包括10×PCR buffer、0.1 mmol/L dNTP、1 U Taq DNA聚合酶、1.5 mmol/L Mg2+、50 ng DNA模版和 03 μmol/L EST-SSR引物。反應程序:94 ℃預變性 4 min;94 ℃變性1 min,55 ℃退火60 s,72 ℃延伸1 min,共35個循環;72 ℃延伸10 min。PCR擴增產物選用60 g/L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36 W電泳3 h。參考王鳳格等的快速銀染法[11]并稍加修改:50%乙醇、2.5%冰乙酸組成的固定液固定5 min;雙蒸水快速漂洗1次;0.2%AgNO3染色5 min;15% NaOH、0.4%甲醛組成的顯影液顯影;固定液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