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泰金


2015年是我區高考使用新課標卷的第一年,選用的是新課標全國Ⅱ卷。就物理學科來說,筆者認為有必要對近三年新課標全國Ⅱ卷的命題思想和命題方向進行分析,以把握來年的備考方向。
一、近三年高考試題分析
最近三年的新課標全國II卷理綜物理試題全卷總分一直為110分,分為必考題與選考題,其中必考內容為必修模塊物理1、物理2和選修模塊3-1、3-2的內容,即力學與電學內容(不含振動與波和動量),共占95分,選考內容為選修模塊物理3-3、3-4、3-5的內容,即熱學、振動與波和光學,原子核物理和動量,共占15分。在結構上分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中全是必考題,共有8道選擇題;第Ⅱ卷既有必考題也有選考題,必考題有2道實驗題和2道計算題,選考題有3個選考模塊,考生可以從中任意選做1個模塊。
(一)選擇題
近三年新課標全國Ⅱ卷物理試題中選擇題數量均為8個,共48分,所占分值比較大。考查內容為力學和電磁學,題目數量2013年各4個,2014年和2015年則是力學5個(其中一題涉及萬有引力或衛星問題)、電磁學3個(其中一題涉及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問題)。選擇題注重考查對基礎概念以及基本定理、定律的理解,突出對主干、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對能力的考查,尤其重模型、考思想、強化基本方法、聯系社會焦點,比如物體的動態平衡、靜摩擦力的討論、勻加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圓周運動、功與能、點電荷電場、平行板電容器、帶電粒子在電場或磁場中運動、導體棒切割磁感線、理想變壓器等,并且不避陳題,甚至直接將往年的高考原題翻新。從考查方式看,2013、2014年選擇題中明確指出“第14—18題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19—21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都是5個單選題、3個多選題,而2015年卻改為“第14—17題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18—21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有4個單選題、4個雙選題,似乎多選題的比例在提高,但可以說明單選與多選的數目不是固定的,是可微調的。與前兩年的新課標卷相比,在題型編排上,今年把電磁場的內容放在前面考,把力學題放后面,整體難度比去年大,尤其是前3道選擇題。第一道選擇題考查帶電粒子在平行板電場中的平衡與勻加速問題,因為有情景的變化,考生容易因緊張而丟分。通常來說,回答第一道題時,考生不易進入狀態,容易出錯,建議今后做完第一道題后一定要做簡單的檢查。第15題考查直角三角形線框勻速旋轉切割磁感線在兩條邊上產生對頂電動勢的問題,對考生要求較高,加上平時訓練得少一些,雖然尖子生做起來不難,但基礎較弱的考生不易拿分。第16題為同步衛星發射問題,實為速度的合成問題,需要用余弦定理來運算,有一定的運算量,答題時需進行兩種運動軌道的轉換以及情景想象,這跟平時訓練的角度不同,不需用萬有引力和圓周運動規律求解。很多考生連題圖都看不懂,不容易拿分。本題最快做法是用直尺和量角器畫出速度矢量圖,可準確量出附加速度的大小,不需要計算。第21題是連結體問題,平時許多教師認為難,講得少,學生練得也少,所以這道題得分率也比較低。
結合以上情況預測,2016年高考選擇題分布情況仍將不變。力學可能考查物體平衡(與摩擦力結合)、勻加速直線運動(與功、能結合)、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學結合)、萬有引力與天體、圓周運動等;電磁學可能考查幾種常見的電場、電場力做功與能量變化、帶電粒子在電場或磁場中運動、切割生電并受安培力與運動、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等。
(二)實驗題
物理實驗題在高考試題中地位突出,不僅重視考查原理、步驟、數據處理、誤差分析,更重視考查考生能否運用學過的實驗原理、方法解決新穎、靈活的實驗問題的能力,特別強化了對創新能力的考查(近三年考查知識點見表1)。試題從儀器使用、裝置改造、電路設計、實驗方法等多方面設置新的物理情境,賦分較高(占15分),成為歷年高考的熱點,又往往是考生得分率較低的題目。
今年的實驗題中規中矩,例如,第22題考查的是考生比較熟悉的測斜面動摩擦因數,但是要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來計算物塊下滑時的加速度和打C點時物塊的速度,因計算量大且許多考生對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推論理解不透,所以考生整體得分不高,全區平均分只有2.21分。又如第23題是利用半偏法測電壓表的內阻,要求考生寫出實驗步驟,要動筆寫的內容比較多。往年,考生只需依據物理原理和規律進行數據運算,要動筆寫的內容少,所以今年考生會感覺做理綜題一直在寫字。而且教材中沒有半偏法這個內容,《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說明(理科·物理)》(以下簡稱考試說明)中也沒有這個知識點的要求,平時訓練也比較少,考生較難適應,所以這道題得分極低,全區平均分才1.87分。
(三)計算題
高考計算題命題選材廣泛,一個題目往往涉及多個知識點,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思維能力、物理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該題型側重考查考生的物理主干核心知識,試題情景有的來源于新的科研、實驗、生活,有的則是舊題改編、推陳出新。該題型經常考查的核心知識點有:受力分析、物體的平衡,勻速直線運動、牛頓三大定律,平拋運動、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的改變,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和偏轉,歐姆定律,安培力,洛侖茲力、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電磁感應定律等(近三年考查知識點見表2)。
近三年新課標全國Ⅱ卷都是兩道計算題,一道動力學題,一道電磁學題,且各有兩個小問。其中:第24題為中等難度以上考題;第25題為壓軸題,往往含有多個物理過程或多個研究對象,需要運用多個物理概念和規律進行求解,難度最大,但可以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等多項能力。今年計算題考查的知識點與2013年新課標全國Ⅱ卷相似,第24題都考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用功與能關系解決的問題,需用動能定理進行求解,這道題全區平均得分為2.79分,難度值為0.23。第25題壓軸題都是滑塊滑板的模型題,需用運動學方程結合牛頓第二定律或速度時間圖像來求解,都是滑板先停下來,不同在于2013年考的是疊放的物塊和木板在粗糙水平面上運動,物塊和木板最終都停下來,今年改成在粗糙的斜面上運動,第2s末板上表面突然變光滑,滑板停下以后,滑塊還繼續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難度更大一些。該題全區平均得分為2.25分,難度值為0.11,屬于難題。
根據以上內容推測,2016年高考計算題仍將有兩道題,每題兩小問,不是力學題就是電磁學題,而且第24題略簡單,一般以單一物體為對象且過程單一,可簡單使用運動學方程結合牛頓第二定律或動能定理求解;第25題比較難,往往涉及兩個研究對象以及2—3個物理過程,需多次運用運動學方程、牛頓運動定律或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識及較難的數學知識求解。
(四)選考題
新課標卷的選考題體現了新課程的選擇性,一般有3個模塊,每個模塊都是1道選擇題(或填空題,占5分)和1道計算題組成(占10分),共15分,要求考生從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選擇題通常有5個選項,選對分項給分,選錯分項扣分;填空題一般有2個空。從近三年的試題可以看出,針對選修3-3,小題多考分子動理論、內能、固體的微觀結構、晶體和非晶體、氣體圖像或實驗定律微觀解釋等基礎知識,例如今年考擴散現象就比較簡單;大題著重考查氣體實驗定律,常涉及兩部分氣體,結合熱力學定律、受力分析與力的平衡等多個知識點,如今年考U型管中一段空氣柱發生的等溫變化,過程中要通過開關K放出部分水銀,考查的便是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有一定難度。我區考生第33題平均得分僅1.98分,所以不建議大家選做第33題。針對選修3-4,小題重點考查振動與波的圖像、幾何光學知識、光的干涉與衍射等,2013年考水平彈簧振子振動周期與質量的關系,2014年考簡諧波的圖像和某質點振動圖像,今年考半圓玻璃磚的色散;大題著重考光的折射與全反射的計算或簡諧波的計算問題,而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質速關系、質能關系等內容較少涉及,2013年考的是直角三棱鏡,2014年考的是平板玻璃,今年考的是簡諧波上兩點間距和波源的振動路程。今年第34題我區考生的平均得分為3.92分,所以建議考生主要選做第34題。針對選修3-5,小題多考查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如光和實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玻爾理論、原子核衰變、核反應方程、放射性同位素、結合能、質量虧損、光電效應等;大題重點考查動量守恒定律,且多與能量守恒定律、動量定理等結合,綜合性較強,情景多以碰撞的形式呈現,相對第33題、第34題來說,第35題最難,特別是今年該題的小題就考了電子衍射、電子顯微鏡這個考生關注不夠的內容,雖然全區平均得分5.68分,但主要是尖子生選做,建議中等及以下水平的考生盡量不要選做這一模塊。
二、2016年高考備考建議
根據近幾年的試題情況和《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物理)》(以下簡稱物理考綱)的要求,筆者提出以下備考建議:第一輪夯實基礎,照章節復習,從知識入手,構建知識結構,強調技能訓練,做到單元過關;第二輪提升能力,按專題復習,從題型入手,構建能力結構,強調綜合應用,做到以下幾點。
(一)研習物理考綱,注重主干知識復習的深度和非主干知識復習的廣度
對于主干知識,要把學習的基點放在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原理的理解上,總結典型而重要的物理模型、物理過程,拓展問題情景,變換思維角度,反復評估,從而掌握物理學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對于非主干知識,也要充分重視,不留盲點。
(二)注重學科內綜合訓練
注意對各知識板塊的綜合,力學和電磁學兩大板塊內容的綜合練習還應該達到一定的深度,要將力與運動、動量與能量的變化、守恒思想、場的觀念、電磁感應等主干知識有機融合起來,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融會貫通,形成整體認識。
(三)知識和方法并重,逐步提升能力
各知識板塊的內容雖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研究方法、物理模型、規律的表達有著許多共同的特征,在復習過程中要善于對比分析,區別不同點,掌握共同點,以提高能力。在能力提升方面應突出主干知識,尋找提高能力的支撐點;強化思維訓練,尋找觸類旁通的鏈接點;精選能力型試題,尋找提高能力的切入點。
(四)強化題型訓練,提高應試針對性
高考試題題型穩定,仍由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組成。選擇題特別注重對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其難度幾乎僅限于容易題和中檔題,復習時要注重雙基抓落實率、注重方法抓正確率、限時訓練抓解題速度。對于物理實驗的復習要動手、動腦、聯想和設計,要求學生重新動手實驗,自己思考、分析實驗中出現的現象,歸納整理實驗原理,限時完成適量的設計性、探究性實驗習題。論述計算題訓練首先要注意選題的針對性,以夯實基礎、追求質量為先,以落在實處為重,適量而精,能舉一反三;注意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習慣,讓學生學會反思,不斷將知識和方法轉化為能力;重視應用型知識,突破新情境問題,提高知識和方法的遷移能力。此外,復習訓練應講究規范,要求學生堅持規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時間久了必然會加深對規律的理解,能力自然會上升到新的層次;將習題做完整,許多物理題粗看解題方向似乎很明顯,仔細一解才發現其中隱含著重要的變化及陷阱,因此,做題時務必要完整答題,而不是只抓住解題方向。完整的解答還要有嚴密的邏輯過程、簡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單位處理和數字運算等,確保答題時少丟分或不丟分。
(五)珍惜每一次演練,提高應試技巧
高考理綜試卷仍為理、化、生三科合卷,考生需在150分鐘內交替變換思維方法。在復習階段,應適當增加測試次數,要求考生在每一次測試中尋找適合自已的答題順序和答題方法,盡量穩定下來,并能靈活轉變,以求得分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