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君
生活中,她為人低調;工作中,她積極主動。執著檔案事業25年,她一貫奉行蘭臺人的職守——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無怨無悔、潤物無聲。她以踏實的工作作風,扎實的理論素養、執著的人生理念、扎根基層的務實精神,贏得了檔案界同行的認可和基層立檔單位的贊譽。奉獻青春,報于蘭臺,一步一個腳印,留下她堅毅而閃光的印跡。她曾獲得眾多榮譽:年度優秀公務員、全市檔案系統先進個人、衡水市“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先進工作者”、全省檔案信息工作先進個人…………。
一、勤于學習 創新方法
“學習是充滿思想活力的勞動”,遲慶菊是這樣看待學習的,并通過不斷學習尋求工作方法,創新工作理念。她說檔案自古獨居廟堂,標志著檔案的歷史文化價值,而如今檔案不僅服務社會中心工作,更服務百姓生活、牽掛群眾利益。這些新變化、新要求需要不斷學習、認真思考,才能實現工作中的不斷調整創新,與時俱進,才能真正擔負起檔案人的責任。近年來,遲慶菊主要致力于兩個方面的學習:一是檔案理論的拓展學習,時刻掌握檔案理論新動向、新信息、新方法。她積極參加省、市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學習檔案管理軟件更新與操作、農村檔案理論創新研究等;二是專業自學和編制培訓教材,在培訓中制作PPT課件和教學模型,領導組織對全區75個一級建檔單位和140個次級單位的檔案員培訓。她每年平均組織8期共200余人次的多層次、多形式、寬領域檔案基礎業務、目標認定、崗位考核、現場指導等培訓,帶領出一支優秀的桃城檔案隊伍。為全區檔案人才保障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忠于職守 面向基層
檔案業務指導工作,需要不停地巡查、指導、親自動手,作為業務科長,遲慶菊不僅想在前面,更做在前面。
多年來,她領導全局業務執法人員,每年跑遍全區75個鄉鎮、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進行包括基礎業務指導、執法檢查、目標管理認定、農村檔案管理等多項業務督促指導,花費大量時間,解決繁雜的業務難題,建構成特有的工作“程序”。
遲慶菊經常找基層領導面對面交流檔案工作開展情況,幫助基層檔案人員解決業務問題,親自動手為鄉村檔案服務制定規程,付出了全部熱情和精力。為解決檔案員隊伍不穩、交接不規范問題,她多次向領導反映基層現實差距,組織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桃城區檔案員隊伍現狀調查”,引起區委、區政府領導重視,多次以區委、區政府“兩辦”名義制發文件,落實檔案法律法規,完善相關制度,提升全區檔案管理水平。她的努力得到基層單位尊重,立檔部門重視度和檔案管理質量顯著提高,檔案工作環境明顯改善。遲慶菊在業務工作中,注重對檔案移交工作的規范管理,重視對重大活動檔案的指導收集力度。2009年桃城區開展了大規模的檔案移交進館行動,她與全局人員一同對全區應進館檔案種類、質量、數量進行調研,與立檔單位領導做好溝通,分列時間表,對不符合進館要求的檔案限期整改,僅用3個月的時間,將各部門2002年(含2002)以前民生、計生等檔案全部接收進館,達到了“全年接收4萬卷,館藏突破10萬卷,應收盡收”的既定目標,實現館藏翻番。2010年,桃城區檔案局圍繞“三個核心(即入館、價值、搶救)”深入開展破產改制企業檔案資源搶救行動。集中對11家破產改制企業檔案進行規范整理,確保破產改制企業檔案完整、永久、長期保存。多年來,遲慶菊始終遵循“資源建設是基礎、規范管理是關鍵、擴展服務是目的”的原則,決不放松基礎性工作,不斷探索檔案資源開發和利用新途徑。她組織申報河北省開發利用檔案優秀服務成果累計21次獲獎。其中二等獎8次、三等獎8次、優秀獎5次。
在檔案執法檢查及立卷接續工作中,遲慶菊創新工作方法,實行“預通報”和限時整改相結合的“二次通報”制度,立卷接續質量連年提高。“預通報”,即檢查結束后,在政府“紅頭文件”通報發出前一個月,對檔案執法檢查和接續驗收中出現問題的單位以區檔案局函件的名義向立檔單位一把手通報;“限時整改”即檔案執法檢查組采取邊檢查、邊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問題嚴重單位下發限時整改通知。 “預通報”+“限時整改”,機制效果明顯,各立檔單位改正、完善措施快、質量好,提高了檔案規范化建設的效率。
在檔案目標管理認定工作中,遲慶菊采用超前謀劃、仔細篩選、認真落實。從2012年開始,她帶領業務指導人員不辭辛勞,克服各種困難,巡回指導基層檔案室,使桃城區18個認定單位檔案管理全部達到2A--5A標準,其中,區檢察院5A為縣級單位最高級別。2012年“十一”節后,區法院接到上級通知,要求務必于年底前完成檔案工作目標管理4A認定任務。該院領導請求區檔案局給予支持,要她負責技術指導。當時遲慶菊正忙著準備新農村檔案工作示范區驗收相關材料,難于分身,但她還是答應了。面對具體繁雜的工作,她對照標準仔細梳理,制定“1023”工作思路,即:“抽調10個人,2個月時間,分3組(一組數字化掃描,一組搞編研加工、制作檔案展室,一組整理基建檔案)”。在取得局領導支持和同事們大力幫助基礎上,加班加點、優化工作流程,終于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既定任務,并順利通過驗收。
三、創優爭先 務實求進
“每一頁農村檔案都留有我們的指印。”遲慶菊說。多年的工作習慣培養了她嚴謹踏實、創優爭先的意識,凡事務求完美無缺。2009年,桃城區檔案局提出開展農村規范建檔工作目標,以河沿鎮及其種高村“一鎮加一村”(1+1模式)為試點,明確業務指導科為主牽頭負責。作為該科負責人,她擔負著創建工作的主要責任。遲慶菊積極籌劃、具體組織,主動完成工作量大、難度高的任務。開展新農村建檔工作,需要許多部門大力協助,遲慶菊馬不停蹄、積極聯系、爭取支持。她多次跟局領導匯報示范區創建進展情況,及時反映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上級領導的重視和局領導的支持下,區財政共撥款53萬元,為創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經費保障。2011年,“1+N”模式先在鄧莊鄉,后在全區乃至衡水市全面推開。2012年桃城區被確定為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區。
為推動創建工作開展,遲慶菊組織業務指導人員到相關涉農部門、趙圈鎮及10個試點村指導開展試點工作;組織制作“農村檔案信息”光盤發給村鎮檔案室,指導村級檔案員學習檔案整理方法;深入農戶開展家庭建檔,完成3個鎮15戶家庭建檔,建立起農村家庭檔案管理模型;在區財政支持下,為5個鄉鎮辦69個村委會配置124套檔案柜、免費提供檔案盒,為鄧莊鎮北蘇閘村配置電腦并安裝“河北科怡檔案管理系統”軟件;將鄉村室藏重要檔案進行全文數字化掃描;完善示范區創建工作佐證材料。至 2013年,遲慶菊帶領4人團隊,指導完成農村規范化建檔175個村25326卷2710件,鄉鎮檔案數字化掃描6萬幅,錄入11.4萬條,農村鄉級檔案查詢率提高46.2%,村級提高26倍。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3年10月桃城區通過國家新農村檔案工作示范縣驗收組驗收,成為河北省首家通過此驗收的示范縣。2014年由她撰寫《農村檔案管理機制研究與實踐——以衡水市桃城區為例》被河北省檔案局科研立頂。遲慶菊提出并逐步建立的“鄉村統籌、建管并重”的思路和“1+N”、“村檔鄉代管”模式被河北省推廣,在拓展和深化農村檔案服務領域,貼近農村利用需求方面,體現出“邊建邊用”、“教育推廣”特點,發揮了“資政惠民”作用。
四、傳承文化 服務社會
無論什么工作,遲慶菊總是努力做得有聲有色。她善于從《中國檔案報》《中國檔案》《檔案天地》等專業期刊中汲取知識和經驗,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在抓好業務工作的同時,她擅長把檔案創新服務的做法歸納、總結形成論文、信息,在國家和省、市、區各級媒體、期刊上發表,及時向社會傳播。至2013年她在國家、省、市、區各級網站、報刊刊載檔案論文、時訊、亮點等稿件幾十篇,包括《中國檔案》刊發的“桃城區農村檔案管理1+N模式創新”以及《檔案天地》刊發的《新農村建檔“一鎮加一村”模式的探索》以及桃城區政府網站“桃城檔案”專欄的專業文檔等等。經過累年筆耕,她的理論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為深入宣傳報導農村檔案,遲慶菊還和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一起深入農村,對鄉鎮領導、村級檔案員進行采訪,協助他們制作電視專題片《新農村建設彰顯檔案風采》,在衡水電視臺播出。受到各級領導的關注。
檔案的涵義在延伸,檔案的服務在拓展,作為桃城檔案人,遲慶菊奉獻了青春和熱情,見證了檔案人職守和精神,贏得了特別的榮譽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