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盛暉
數學練習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體現。它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小學數學練習有效性體現在這幾個方面:(1)鞏固知識。(2)運用知識。(3)發展能力。
剖析練習效率低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1)教師的懈怠心理。教師雖然知道練習在數學學習中中的重要性,但缺乏強烈的研究愿望,總是找現成的習題來應對。因此,教師是否開展練習設計與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小學數學練習課高效還是低效的關鍵所在。(2)沒有創新性,反反復復都是那樣的模式,形成一種機械性。重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對能力目標關注不夠,導致題型無變化,呆板單一。(3)習題的實踐性不強。新課程要求小學數學的學習要從自身的生活入手,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與運用,讓學生對學習有用的數學知識感興趣。目前習題設計因課程標準的普遍性,不能結合學生所在區域設置貼近生活的習題,只能關注鞏固知識點的習題,因此,造成學生對習題練習興趣不高。(4)不能因人而異。一般班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是有差別的,這種差別造成學生在習題的認知也是有差別的,形成了優秀生、中等生與后進生的差別。但很少有教師因為這種差別而在同一課堂中設計不同的習題。這造成了習題有效反饋只有三分之二或者更少。(5)評價的單一性,教師對于學生的練習結果僅給予“對”與“錯”的判斷,較多的關注練習的結果,較少甚至沒關注學生練習的過程。而且只在意練習結果反映出來的表面現象,缺少對問題成因的深入分析。
對教師來說,學生的習題練習反饋教師教學有效性高低,因此,設計習題要從所講內容的重難點入手來編排習題設計內容,強化正確的,改正錯誤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對的方法如下:
1.系統學習練習設計的原理與方法,探索練習設計有效實施的方法與途徑。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創造性設計熱情,培訓習題的設計能力和創新意識。增強反饋意識,重視練習評價功能。把學生能力的培養貫穿練習的設計與實施的全過程。把評價功能納入練習的設計與實施的過程,關注個體差異,實行表現評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分層練習。
2.設計習題要與學生所處的區域的生活貼近。例如在三亞,加減法的設計可以把某某景區的來往人數的增加與減少作為例子。百分率的教學可以把歷年來三亞旅游的人數遞增作為例子。這樣既能達到數學源于生活的目的,又讓學生了解到三亞的發展,增強地域歸屬感。
3.做好練習的指向性。要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做好練習,教師應該在練習之前做好練習的指導,讓學生知道練習的目的和意義,懂得練習的步驟與要求,用什么方法來做題等。
4.突出習題的應用性。同時練習的類型與例子要多樣化。在學生認知基礎上,習題的多樣化和例子的多樣化可以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技能的形成與分化以及以后的運用與遷移。不能單純靠依賴模仿與記憶,增強習題的開放性。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體會成功評價的機會,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
5.合理安排練習的時間和次數。開始階段每次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各次練習之間的時距可以短些。以計算來說,開始練習時,要把計算的過程詳細分析展開,熟練之后,壓縮過程,提高計算速度和做習題速度。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練習方式。
6.利用好反饋與評價方式。根據反饋情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分層練習。集中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查缺補漏。反饋出來的問題要作為以后設計練習的素材資料。關注學生完成練習的過程和方法,了解學生在練習中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實施過程評價,提升練習效率。
在數學課堂有效性研究中,我們對數學習題的設計,總的要符合新課程理念,符合學生不同層次,從實際出發,才能讓練習高效地反映出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狀況,有助于教師參考,為高效的數學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合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歸根到底要在練習的設計上下工夫,而課堂練習設計要經過實踐研究和討論,設計練習的有效性,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課堂練習的目標指向性。(2)課堂練習的情景設計。(3)課堂練習要與本地教學資源相聯系。
課堂練習的目標指向性是指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及總結規律所設計,就是在重點和難點突破時所設計練習達到其目的
性,如,在鐘表的認識這一課,教師請學生上臺板演撥整時,通過學生動手撥實物鐘與學生口述其撥法,這一練習過程就是由學生生活經驗至課堂教學再到學生動手實踐的一個建立模型的過程,通過這個練習讓全體學生認識整時的撥法及如何表述拔法的過程,從而形成知識點的掌握與突破,使這個課堂練習達到設計的目標指向。同時這個目標指向的練習讓數學課堂形成了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設計課堂目標指向性的練習時就要求教師熟悉教材與學情,有針對性地對所教知識點進行關鍵課堂練習設計。同時這種練習要保持連貫性,又如,數卡游戲這一課,這節課從頭到尾都在做練習,但它確定的目標指向,就是通過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從中找出任意數組合中兩數最小差和兩數最大差的數學規律。所以,課堂的練習要有目標指向,有了指向我們課堂練習,數學課堂重難點的突破才能顯現出作用,才能在課堂上發揮出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練習的情景設計,課標要求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練習設計要緊密地與生活情景聯系在一起,在生活情景中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課堂練習不能單一地作為一個練習,而是要把這個練習放入我們的生活情景中,一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趣味性,二是增加學生生活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條形統計圖的認識這一課,某教師在講完統計圖之后,設計一道關于生日統計的習題,當時只作為一個習題做,只為鞏固已學的知識,但老師沒有聯系情景,做題的過程學生興趣不高,課堂氣氛沉悶,影響了下一段落的教學。而我校的余教師則創設情景:同學們,我們要準備開一個生日聚會,你們能通過這個生日統計,看看我們的生日聚會在什么時候開比較合適呢?通過這個情景的創設,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比較主動地完成習題,對下一步學習也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建模的思想和實踐應用的思想。
課堂練習要與本地教學資源相聯系,也就是我們常說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由于地理上教學的不同,我們要盡量采用自己本地的教學資源,一是促進學生對本地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達到情感上的教學目標。二是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感知數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的應用。三亞是一個熱帶濱海旅游城市,自身各種教學資源豐富,因此,我們在課堂采用練習設計時可以與本地的旅游資源相結合。如乘法的初步認識我們可以創設情景,以一定數量的游覽車到達某景點,一共來了多少人為題,引出乘法的初步認識。又如,多位數乘一位數,創設游覽船的只數停靠某島,問一共來了多少游客。又如,統計的教學,引用本地統計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數等進行統計教學。如此,達到課標要求的“針對問題情景,學生借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及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