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要求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在現實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小學生的具體特點,制訂教學計劃,積極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小學生對學習的熱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關鍵詞:師生關系;激發興趣;轉變教學;創設情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數學教學就是數學過程的教學,即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要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和環境,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而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指在既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教師采取比較恰當的教學方式,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小學生學會主動地學習知識,并有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或技能,在此我結合多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和理論研究,淺談一下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主要包括如下幾點。
一、教師要積極塑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1.在課堂教學前,教師熱情地和學生介紹和問好,詢問大家對課程的了解程度,在課桌上擺放一些與教學有關的道具,告訴孩子們在課堂上要積極發言,積極詢問不懂的問題,教導學生要大膽和自信,遇到不懂的問題高高地舉起手,要大膽地提出來引起老師的注意。其他的學生認真地聽取提問的問題,積極思考,不打斷別人的發言。
2.我們都知道,人在心情愉悅時,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在寓教于樂中拉近師生的距離,建立和發展師生之間的關系,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老師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讓自主學習成為習慣,達到教育無痕,潤物細無聲的目的,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情感基礎。
二、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要積極地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根據小學生具體的注意及身心特征,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2.數學課堂上所創設的情境應該符合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和眼光看待這些情境,為學習數學提供知識和技能的支撐。
3.讓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在課堂教學中轉變單一單調的數學課堂方式,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更主動地學習數學,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教師的個人魅力、基本素質、教學水平都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轉變教學理念,積極提高業務水平,積極實踐,敢于創新,努力上好每一節數學課。
參考文獻:
[1]陸洋.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