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華
摘 要:小學數學制約著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數學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思維、數學情感、邏輯推理等能力方面的培養,而且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也是新一輪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因此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淺談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影響著教學效益,還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效果、興趣以及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其他方面的發展。因此,探討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策略對我國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下面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淺談幾點思考。
一、重視預設與生成,提高備課實效性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必須重視預設與生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有效備課具有實效性,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應正確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注重學生的發展。小學生也有著自己的思想,他們不是空著腦袋進入課堂的,而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進行構建,進而獲得新知識的,如此就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教師應重視預設與生成,不僅要在課前精心預設,還要在教學中機智地處理動態的生成,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預期的發展,從而更好地實現有效教學。
二、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師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師生間知識的交流,也是師生關系建立的過程。小學生雖然小,但是他們有著很敏銳的心,和諧的師生關系更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可以說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多為學生考慮一些,多去了解學生一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此課堂教學活動會更加順利地開展下去,為有效課堂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三、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師生對話
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師生間的互動。課堂教學活動中必須有互動,只有有了互動才能讓課堂充滿生命力。教師必須從本質上真正認識到教學互動的重要性,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重視教學互動,進而實現有效教學。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作為教師的我們應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來實現有效教學,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鄧才芬.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 讀寫算,2014(0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