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而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在眾多教師的探討下,情境教學法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之一,倘若將情境教學法合理研究和運用,會對學生小學高段數學的學習產生良好的促進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游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國家對人才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趨勢下,為了更好地培養符合我國教育國情的人才,就要從娃娃抓起。小學知識和技能不可忽視,針對各階段的學習也要有一定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模式,筆者認為小學數學高段的學習采用情境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數學,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
一、生活情境教學法
小學高段的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所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相對易于理解和接受,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問題相結合起來學習,是提高數學學習的一個好的辦法。俗話說,知識來源于生活,即使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同樣可以在生活中找尋到影子,借助生活經驗,將難懂的數學知識生活模型化,不僅會提高學生對情境中數學知識理解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尋找數學知識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空間與幾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與圖形有關的東西,如,屋頂,直行車中框就是生活中的三角形,運動員舉重的啞鈴是圓柱形等,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將各種形狀歸納總結,會使學生對圖形的思維理解和想象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二、游戲情境教學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是他們的最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我們便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在玩的過程中,取得學習的最好效果。在游戲中,可以培養學生大腦的靈活度,對學生的思維、記憶、反應有很大的幫助,再加上教師適當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學生在做游戲時,大腦依舊思考數學知識,于是,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游戲教學,不僅會使他們變得更勇敢,機敏,更加團結向上,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還會使學生在游戲中動手、動腦的同時,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深層意義上看,情境化教學更會提高高段學生對知識的汲取動力,理解知識的價值所在,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身思維和探索能力。
總之,教學措施還在改進,需要我們繼續努力探究,將小學數學教學不斷改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唐荷意.“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中的整體教學實踐[J].教育探索,2012(06).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