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戀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逐漸進入了信息時代,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也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生活和學習的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地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做到數形結合,音形兼備,轉變傳統數學教學抽象、枯燥的現狀,而且還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起到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教學作用。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小學數學;教學;作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對于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習和教學的方式產生重大的影響。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成為教學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同樣也給傳統的數學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將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文本、聲音、圖像、圖形、動畫等綜合性的處理,編制教學課件,給學生呈現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轉變傳統單一說教的模式,一方面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另一方面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從繁雜、重復的運算中解脫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探索活動中,真正意義上實現“樂教”和“樂學”。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于小學數學所用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活用多媒體,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科目,在教學中,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識,也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問題就會越積越多,越多越重,形成心理上的負擔,學習的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活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有趣的數學情境,設置學生熟悉、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鼓勵并吸引學生自主地動口、動手、動腦,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如,在認識圓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了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輛自行車,他們的不同在于,一輛的車輪是正方形,一輛是橢圓,另一輛是圓形。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這三輛自行車賽跑,哪一輛會贏。學生討論,并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又放映了一段視屏,這三輛車在畫面上賽跑,學生笑得合不攏嘴。此時,我便問:“為什么圓形的跑得快呢?”學生帶著疑惑,積極地進入了探究的狀態。
二、利用多媒體,演示過程,提高認識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三維目標”中,更加注重和強調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從而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從具體生活中抽象成數學形式,再由數學知識的應用回歸到生活中的過程,突出數學的實用性和嚴謹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數學知識的產生情境,讓學生經歷并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從而對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為知識的學以致用奠定基礎。
如,在學習圓的面積計算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推導公式,并啟發學生根據這個面積推導的方式去聯想和猜想圓面積的極端公式。同時,多媒體進行圓的劃分、重組的演示,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圓被等分的份數越多,所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通過形象、直觀、具體的演示,讓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而且還能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能力。
三、巧用多媒體,把握時機,提高效率
數學知識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然而小學生卻是形象思維占主導,這也就決定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把握時機,巧妙地利用多媒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體積的計算中,常會遇到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這一類的計算題,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演示情境,在一個規則的長方體容器中,裝好水,把不規則的物品放入水中,水位上升了。學生看到這一情境,立馬就會明白,上升的水的體積就是不規則物品的體積。再利用多媒體,將上升的水變成不同的顏色,那學生就更容易地計算出不規則物品的體積了。通過多媒體的形象演繹、動靜結合,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各項感官,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四、實用多媒體,傳統教學,有機結合
多媒體信息技術有著傳統教育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這并不是說傳統的教學手段就一無是處了。有時候,一味追求美觀性、趣味性的花哨教學,往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喧賓奪主,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多媒體有必要和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有效地把握度,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師的示范、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等,都可以為課堂增添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創造力。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