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維
摘 要:在科學技術高速成長發展的今日,各種知識突飛猛進,時刻變化更新,終身教育已經成為人類教育的基本理念。為了教育造就學生獨立自主研習的能力和素質,教師務必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學習,獨立思考,從而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教學策略
一、學生應該養成多“讀”的好習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足以闡述了多讀的重要性。要理解揣摩作者寫作時的意圖和感情,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我認為這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法。所以為了讓學生在教學中養成多讀的好習慣,我在教學中給學生訂了“讀書三步法”:(1)粗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詞,初步了解課文大意。(2)細讀課文,要求抓重點詞句、段落,細細品讀,學習行文運筆的方式。(3)精讀課文,要求忽略字詞句段,結合作者寫作時的經歷、境遇、目的,領悟作者的思想。
二、讓學生養成多“思”的好習慣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全身心運動,除了要用手、眼、耳、嘴等器官外,最重要的還是要用大腦去理解和思考。沒有生命的閱讀便是不會真切的思考,根本不能真切地對課文理解和感受,更說不上對課文的欣賞與評價了。所以需要提高閱讀能力。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可見思乃是學習的根本。只有教師經常激勵學生自主思考,給學生足夠的想象思維空間,學生才能以思代讀,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落到實處。
三、學生應該養成多“疑”的好習慣
有了思考,才有分辨,有了疑惑,才會有創新的靈感和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大膽地質疑,去發出自己的聲音。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的頭腦處于活躍興奮的狀態,順水推舟,讓他們向著中心提問。讓學生自己質問,發現問題,自己探討,把研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自己,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又能增強學生的滿足感。
四、學生應該養成多“練”的好習慣
每一門技巧的提高都需要一個字“練”,在教學中學生練的過程也是思維探究的過程,學生讀寫能力也是靠多練來提高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多練,還要變著法地練。如,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讀、寫、聽、說等,多練能提高學生的興致,加深理解,提高技巧。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主觀調動性,巧妙引導,讓學生多讀、多思、多問,建立協調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讓學生的自學能力迅速提高。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