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
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很勞累。因為我們在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處理班級各種大大小小的事務。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放我們自己,又能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我想得從學生的行為習慣抓起。然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而持久的行為習慣卻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那么,如何把該項工作落到實處?下面我就結合實際,談一些我的粗淺認識。
一、在教學中滲透,征得家長的配合
小學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一門學科,每篇文章都具有很強的德育功能。比如,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留心周圍的環境”,并想一想,為了保護周圍的環境,我們能做些什么。通過課文中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學生對破壞環境的行為義憤填膺。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我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去調查周邊的環境怎樣,是否有破壞環境的現象。為此,我還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以“爭當環保小衛士”為主題的隊活動,并號召廣大家長利用周六、日的時間帶孩子到各個公園去游玩,并真正做一次環保小衛士。從學生交來的習作草稿中,我看到了他們的行動,他們行文流暢,用語貼切,富有真情實感。既提高了環保的意識,又提高了習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二、堅持行為訓練,發揮榜樣作用
學生有了環保的意識還不夠,還需要通過反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持久的行為習慣。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我采取了“示范、講解、訓練、監督、評價”的辦法。通過教學,學生已經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我便趁熱打鐵,結合教育處三月份的教育主題“學雷鋒”,發動學生做好人好事,其中包括主動到三年級辦公室幫助老師打水、倒垃圾,主動幫助班級值日組的同學撿拾垃圾等等。除此之外,有的學生竟然每天早早到校,將各個辦公室和學校所有垃圾桶的垃圾倒掉。為此,利用班會課,我高度表揚了這些默默無聞的“活雷鋒”,每人獎勵他們一張最喜歡的笑臉??粗鴮W生上臺領獎時的那份激動,我感到很滿足。同時,評選出三月份的“學雷鋒標兵”,將他們的照片貼到學校的公開欄里。與此同時,我責成專人負責隨時登記班里的好人好事,利用每周的班會課予以公布,并頒發相應的成長幣。每個月底進行統計,評選出兩位“學雷鋒標兵”,頒發笑臉,并將他們的照片貼到我班的光榮榜上,在學期末為這些標兵頒發獎狀及獎品。
經過兩個多月的堅持,現在,我班的學生已經養成堅持做好人好事的良好習慣,而且我們將不斷努力,最終達到“培養行為,收獲習慣;培養習慣,收獲性格;培養性格,收獲人生”的目的。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