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靜
摘 要: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所提出了一些看法與意見。想要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從創造合理的教育環境,教師對教材空白處理兩個方面進行。
關鍵詞:課堂教學;創新精神;教育環境
創新是什么?創新是指以現有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和常規常人不一樣的見解與看法,是異于常人的新想法形成的概念化過程。創新是對于發現的再創造,是推動一個國家與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當今社會,隨著人類的發展人們的生存能力越來越強,所發現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創新就是對發現事物的再創造。而在這樣的世界情景下如何培養人才的創新精神變成了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而對于我國國情而言,教育就是為了培養人才,學生是教育的主力軍,如何培養學生教育創新精神,我認為可以從教學時的教學氛圍與教師在教導教材時對于教材空白的部分處理兩個方面入手,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得到對創新知識的培養與鍛煉。
一、創造合理的教育環境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地方,是學生每天學習與接受新知識的場所。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與學生價值體系建構,而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敢于去想,敢于創造,敢于創新。如何培養寬松的教育環境,從而讓學生敢于嘗試,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是教師所要思考的,教師是一節課教育環境創造的主持者,對于教師如何創造出寬松的教育環境,我認為我們教師在教導學生時可以多多鼓勵學生試錯,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要以一味地指責,要鼓勵學生雖然答錯了但其敢于嘗試與提出的勇氣是非常可貴的,不要因為自己一些過激的話語而抹殺了一個學生對事物的嘗試性。而教師要學會與學生做朋友,只有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學生才可以大膽放心地把所想的表達出來,才會有新的理解才會學會創新。
二、教師對教材空白的處理
教材是教師在符合教育大綱教學而出的題材,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書籍。但有的教材的完整性并不全面,他只是對一部分或者一個面進行的書寫與講解。學生在學習教材時,一定會想之后發生了什么或者兩件事中間又少了什么。教師要合理把握學生的這種思想,這正是學生對創新思維的培養過程,在這樣的情況下,結合讓學生試錯,一定會有非凡的效果。學生及時提出了錯的說法,也用于嘗試創新了,這便是創新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導時遇到空白的教材區域不要盲目跳過,要結合生活給學生一個創造的空間。
創新精神的培養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都要有一個長久的過程,教師在培養學生時要有耐心,并相信學生一定可以做好。我相信在廣大教師的不斷努力下,創新這棵蒼天大樹一定會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吳明革.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青海教育,2004(Z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