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均
【設計理念】
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而一年級學生學習更在于興趣。因而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多媒體課件以及圖片輔助教學,呈現形象直觀的教學。教學中安排了隨文識字、集中識字及游戲識字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識字的樂趣。采用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并貫穿于整堂課的學習,使課堂形式豐富有趣,盡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創設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動,發展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其中4個生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能正確、流利地美讀兒歌,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本課新詞,學著積累和運用新詞。
3.懂得要互相謙讓,明白光說不做,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多媒體課件
3.讓學生了解這四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并與父母一起制作你喜歡的小動物頭飾。
【教材分析】
《荒地》是一首充滿樂趣的兒童詩,講的是公雞、鴨子、兔子和猴子為在一塊地上種什么爭來爭去,大家只說不做,結果那塊地仍然荒著的事,告訴學生光說不做將一事無成的道理。課文中的幾種小動物是學生常見的,內容淺顯,貼近學生生活,很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情感和愿望。
本課重點是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美讀兒歌,認識本課生字。
建議本課用1~2課時。
【教學設計參考】
一、創設情境,聽故事識生字“公、鴨、子、兔”,引入課題
1.聽故事,和主人公“公雞”“鴨子”“兔子”和“猴子”打招呼。
(課件出示這四個動物的圖及帶拼音的名字,學生開火車認讀。)
2.讀生字朋友“公”“鴨”“子”和“兔”。
3.記一記這四個朋友。
4.有一天,四個朋友聚到一起商量,他們商量些什么呢?讓我們走進第7課《荒地》去看一看吧。
二、讀通課文,隨文識字
1.自讀兒歌,比比誰讀得正確又流利。
2.小動物們為什么商量,商量的是什么?(隨文識字“種”。)
3.小動物們各自有什么意見呢?
隨文識字“桃”。
4.小動物們商量的結果怎么樣?
認識生字“年”“去”。重點指導“年”的識字方法。
5.小動物們互不相讓,到最后,這塊地還是荒地,什么是“荒地”?
三、多種形式熟讀課文
1.動畫片的形式出現小動物們爭吵的情景。
2.組內同學戴上頭飾,分角色讀一讀。
3.小組展示。學生評議。全班表演。
四、說話練習,理解課文,懂得道理
1.小動物們爭來爭去的,你知道它們為什么會各有各的意見呢?(練習用“因為,所以”說話。)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3.你有什么辦法能讓這塊荒地不荒呢?
五、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識字游戲:種地。
2.指導學生完成課后“試一試”的內容。
3.指導書寫:仔細觀察這幾個字以及它們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說說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得美。描描寫寫后全班評價。
附:板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