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妮
摘 要:就教師該如何把握心理發展,發揮學生心理因素,創建良好學習心理環境,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展開議論。激發興趣,創設求知探索的心理環境。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就是認識興趣。有了興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鮮事物,形成開放系統;有了興趣,就能抗拒外界干擾,提高接受效率。激發學生尊師愛學的感情,創建融洽和諧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審美意識,創建欣賞美、追求美的心理環境。鼓勵學生團結合作、公平競爭,提供健康友好合作的心理環境。
關鍵詞:數學課堂;創建環境;優化教學
數學課堂中,學生是主觀、能動、獨立的個體,受心理情緒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個性、興趣、思維已有一定發展和趨向。教師如何把握心理發展,發揮學生心理因素,創建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
一、激發興趣,創設求知探索的心理環境
心理學指出,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就是認識興趣。有興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鮮事物,形成開放系統;有了興趣就能抗拒外界干擾,提高接受效率。一堂課,巧妙地導入,自然是學生產生興趣的誘餌。教師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增設懸念,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有一位教師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很好地利用這一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發現規律,獲取新知識。他設計了這樣的引入:“有一個故事,講的是關于老猴分餅給三只小猴的事情。同學們想聽嗎?”(想)“大家仔細聽,邊聽邊思考:哪只猴子分的多?為什么?”“老猴把一塊餅平均分成三份,給猴一一份。貪心的猴二嚷道:‘我要兩份。老猴把同樣一塊餅平均分成六份,給猴二兩份。猴三嚷著要三份。老猴把一塊餅平均分成九份,給猴三三份。這樣,猴子們都很高興。大家知道它們各分到多大的餅嗎?誰分的多些?”至此,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紛紛思索,用圖、用線分析,積極探求,教學成功地導入。
二、激發學生尊師愛學的感情,創建融洽和諧的心理環境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心理發展、知識形成需要一個和諧振奮的狀態之中,才能使學生情緒激昂沖動,才能閃爍智慧的火花,以此激發學生的認知動機、求知欲望。為此,教師的言行舉止、儀表容顏,以及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顰一笑,或是一個手勢、一個眼神,無不影響著師生的情感交流,雙邊活動的契機也正在此。據了解,有學生作如此回答:“我喜歡某某老師,他的課我特別用心聽,用心學習,成績很好。”也有的說:“那個某某老師,瞪著眼,那模樣很可怕,誰聽他的課呀?”
可見,在數學課堂上,激發學生尊師愛學的感情,創建融洽和諧的心理環境是很重要的。再通過教師教學的藝術性、趣味性,去誘發學生興奮的情緒,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學生取得較好的成績時,教師要給予恰當的肯定與鼓勵,使其獲得心理的滿足,成功的快樂。
三、激發學生審美意識,創建欣賞美、追求美的心理環境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源于他們對該學科的興趣。如何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呢?寓審美于教學中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教師要發揮數學課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努力創建欣賞美、追求美的心理環境。
1.和諧美
平面幾何中軸對稱圖形、立體圖形中的圓柱、圓錐、球等,四則運算各部分關系式……無一不體現和諧美。這些和諧美還表現在數學結構的統一上,如,商不變性質、分數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可以統一理解為==(B,C≠0)。

2.簡潔美
數學中概念、意義、性質相當多,而每一概念或意義的表述,其語言文字或表達式都是相當簡潔和精練的。如,“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幾何形體中字母公式的表達、正反比例式的表達=k(k≠0)和xy=k(k≠0)等。這些都是非常嚴謹、準確、精練的,體現了簡潔的普遍性和美。

3.創造美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正確指導,激勵學生追求美、創造美、獲得美的享受。應用題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看誰擺得對、畫得準,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分析審題能力,并從多角度啟發學生思考,尋找更多、更好的方法,體驗追求美、創造美的感覺。
四、鼓勵學生團結合作,公平競爭,提供健康友好合作的心理環境
學生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人際關系,健康純潔的感情,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應協調人際關系,幫助學生指明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動機,提供學習誘因,為他們創建友愛、團結合作和共同進步的良好心理環境,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境中探索。
這方面,教師可設計一些口算搶答、速算比賽、分組比賽、小組接力,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又美的活動,特別要重視后進生的轉化,積極幫助他們消除心理恐懼感,使整個班集體友愛合作、公平競爭、積極向上,形成良好學習心理環境,優化課堂教學。
其實,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并非恒定不變的個體,影響著學習心理的因素多種多樣,上面所述只是幾個方面的主要心理環境。如果教師能細心觀察,合理利用各種心理因素,協調教學雙邊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激奮、和諧中學習,便能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