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華陽 侯澤蓉
摘 要:俗話說:興趣是學習一切新知識最棒的老師。興趣是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一種非智力條件因素,是人們進行學習新知識的一種內心深處的傾向,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動力源泉。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閱讀時,應該遵守興趣優先的原則。為學生在課堂中營造出快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給予學生更多關于閱讀的新知識。就如何進行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育
小學生在四、五年級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普遍來說都比較貪玩,不會主動去學習、去閱讀。因此,教師應該在教育中做好學生的閱讀工作,那么教師要怎樣做、要做些什么才能激發小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學習興趣呢?
一、調動學生在生活中的閱歷,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誰也遠離不了誰。所以,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方面進一步激發學生進行閱讀的熱情和激情,讓學生用獨具特色的學習生活方式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并能夠在學習生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學習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時候,讓學生帶著豐富的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到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到什么是無私的、偉岸如山的父愛,要教導學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當然,除了感恩教育之外,老師還可以借助課文,適當地普及一些有關地震的安全防范知識,通過提問的方式“地震的時候,我們該怎么保護自己呢?”引發討論,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最后老師總結各位學生的看法,歸納總結:“地震的時候,一定不能慌張,及時往外跑,或者可以躲在課桌底下、墻角,互幫互助,等待救援”。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教師應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習熱情
學生有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教育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師想要在教育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得做到以下幾點:(1)告誡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要學會心平氣和,專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2)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文章中不斷提出自己內心深處的疑問,以達到學生能夠明白文章中的用意;(3)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動手的能力——遇到文章中優美的段落、字詞時,先用筆勾畫出來。文章閱讀完畢后,用一個小筆記本把勾畫出來的字詞、段落進行摘抄、理解。通過這樣日積月累地學習,難道還怕學生厭煩閱讀,不能夠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不能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嗎?
三、教師應在閱讀教育中適當增添“游戲”
把閱讀轉變成一種游戲,何嘗不是一種激發學生閱讀熱情的好辦法。教師要怎樣做呢?父母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學生家長在教學工作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因此,教師可以和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生家長支持、配合自己的教育工作。例如,舉辦親子活動。邀請學生家長和自己的孩子在校園中進行閱讀開放日。讓學生和家長在閱讀中互動,并對其進行班級測評,在班級中評選出書香家庭,給予學生在閱讀中更多的鼓勵。
想要讓學生喜歡閱讀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也不是說立竿見影。所以,教師要循序漸進,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激情。讓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閱讀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無憂無慮地翱翔。
參考文獻:
[1]宋麗華.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嘗試[J].遼寧教育,2011(10).
[2]劉麗欣.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1(08).
[3]顧春芳.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0(0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