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匯
摘 要:語文課程是每個進入小學的學生都要學習的,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乏閱讀的能力,對文字的理解也差,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去探求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小培養他們的閱讀愛好。而孩子從很小就開始接觸童話,這就給了小學語文教師一個想法,采用兒童教學法來進行小學語文課程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
童話是一種充滿無限幻想、神奇的虛構的事情,它可以輕輕松松地讓年齡小的孩子沉浸在美好的世界里,幻想自己在里面的發展,激發孩子對文學的好奇心,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而小學語文教學采取兒童教學的模式,可以很好地使大量枯燥的文字轉為有趣的故事,言簡意賅地向學生傳達所講課程內容,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加強課堂效果,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方式的培養,以及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效果,是我們接下來要具體探討的。
一、童話教學方式
1.培養意識
小學語文教師要時刻牢記,你們每天講課所面對的是一群剛剛進入校園開始接受教育的小學生,他們的閱讀水平有限,有的甚至大字都不認識幾個,更有甚者,可能會對滿書的文字充滿了恐懼感等一些問題的出現,作為他們接觸語文的第一任教師,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從小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所以,一定要培養兒童教學的意識,時刻為孩子的發展著想,拉近語文與他們的距離,讓他們愛上語文課。
2.提高教師的童話素養
人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會下意識地拋棄一些自認為是幼稚的學習方式,就拿童話教學來說吧,隨著年齡的成長,閱讀能力的增強,很少有人去選擇童話故事來看,這樣一來就會在更大程度上影響小學語文教師童話教授的能力,所以,學校要加強對語文教師童話素養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和老師更好的融合,只有自己走進去才能更好地帶動孩子的興趣。
3.精選童話素材
小學語文教育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他們漢語言文學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在采取兒童教學方法來講授小學語文課程的時候,學校和教師一定要關注童話素材的選擇,選擇那些言語易懂、寓意深刻的童話故事來進行小學語文課程的講解,這樣對學生的教育性更強,如,《小蝌蚪找媽媽》《小馬過河》《說謊的小熊》等。
二、作用
傳統的教育更多地關注學生成績的好壞,現代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學采取兒童教學的方式就是在順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孩子從很小就開始聽父母為他們準備的兒童故事,上學后依舊可以享受到這種熟悉的方式,更加容易讓他們愛上學習,喜歡上閱讀,為培養自身的才華,充當了很好的過渡媒介。這樣方式的教學,會使課堂更加活躍,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可以更多地掌握知識,在輕松的氛圍里學習,不會感到緊張。有助于教師去更好地和學生做朋友,交流更多,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更好地進行教學,達到寓教于樂,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童話里順利完成:
1.看圖說說課文里講了幾個小動物。
2.哪些個小動物是故事的主角呢?
3.說說小蝌蚪和青蛙是什么關系。
4.小蝌蚪們生活得這么快樂,為什么要去找媽媽呢?怎樣找?
童話教學不僅在于語言文字的認識,而是通過趣味性的文字讓學生了解到文字背后的深刻寓意,讓他們對事情有一個正確而真實的認識。在經濟全球化的社會里,我國對語文教學達到了空前的重視,近年語文高考滿分將為200分。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高語文的教學研究,不斷充實自我,使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課中發揚光大,漢語成為世人最喜歡的語言,漢字成為世界最美麗的文字。
參考文獻: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