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益
摘 要:小學語文高段閱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高段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并在其引導下,教授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教學目標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可謂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在閱讀中,小學生可以學習語文基礎知識,訓練自己接受信息、輸出信息的能力,培養語文審美情趣。高段閱讀是指閱讀一些篇幅較大、難度較高的記敘文、議論文、寓言故事等,高段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重視高段閱讀,并講求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高段閱讀方法,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一、立足學生,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參與程度是衡量教學活動的基礎,而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學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南,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制訂上,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若目標制訂過高,則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若目標制訂過低,則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首先應該綜合考慮,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出發,既要考慮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還要指導學生根據閱讀體驗情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其次,教師要從學生出發,在教學中要配合學生,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去,在高段閱讀中,學生通過前期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因此,在高段閱讀教學目標的制訂上要更注重對學生“能力”“情感”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立足學生,制訂科學、有效、適度的教學目標。
二、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以及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進行高段閱讀的過程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互相溝通,互相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高段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將目標僅僅定位于特定的文本,而應該教會學生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傳統的閱讀方法包括默讀、朗讀、略讀三種,而在高段閱讀中往往需要三種方法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一篇文章的精髓,才能教會學生掌握高段閱讀的基本能力。
三、面向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高段閱讀教學中必須采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愛上閱讀。
首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情境創設,通過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情境,將學生帶入該情境中,讓學生在輕松熟悉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求知欲望,使得學生愛上閱讀;其次,在高段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注意平時的積累,將平時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優美詞句予以熟記,只有這樣才能在運用時脫口而出。教師在平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熟記某些詞句;最后,教師應該要求學生拓展課外閱讀量,通過指定學生閱讀書目,要求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在課外增強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高段閱讀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學生閱讀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從各個方面予以重視,在科學的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為今后的語文閱讀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萍.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初探[J].赤子:中旬,2014(04).
[2]葛道珍.小學語文高年段閱讀教學中預習的操作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3(01).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