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摘 要: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重要內容,它是勞動人民直接創造或在勞動群眾中廣泛流傳的藝術,體現了人類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而民間藝術的生活性、審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決定了民間藝術對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結合我園申報的十二五規劃課題《以地域文化為背景的園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積極挖掘地域文化資源,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園本課程,讓幼兒感受和體驗安康地域文化的獨特氣息與價值。
關鍵詞:幼兒園;民間藝術;實施
一、創設環境,激發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杯h境作為一種無聲的刺激,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去為幼兒創設,激發幼兒去感知、去發現,從而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
1.創造充滿家鄉民間藝術的物質環境
在各班的教室內、通道上孩子們和老師們一起布置出具有安康民間藝術特色的主題墻、藝術長廊,懸掛或陳列著孩子親手設計制作的《漢劇臉譜》《安康根雕》《安康奇石》作品展、美術長廊《帶你游安康》是孩子們稚嫩的畫筆下安康的風景名勝,讓幼兒在充滿家鄉民間藝術的氛圍中感受民間藝術的美。給幼兒園增添了濃郁的家鄉風情,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深刻感受家鄉民間藝術的神奇魅力。
2.創設與民間藝術有關的區域活動角
各班教師努力為幼兒提供多種開放的、豐富的、多功能、多層次的工具材料,通過多種形式讓讓幼兒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參加活動。如,大一班的“創意場”里提供了染紙、編中國結、盤扣、剪紙、織網等民間手工藝方面的材料;大二班的民俗文化村中的安康美食城、紫陽茶館、特產店、工藝品店、農家小院等;大三班的“安康民間小戲臺”中有漢劇臉譜、頭飾、戲服、小場子表演道具、彩蓮船、跑毛驢等等。同時,我們還大膽地探索在同年齡段中進行跨班的互動活動,避免各班創設相同區域,延長各區域活動的生命力,同時也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感受不同安康民間藝術的魅力。
二、開展“民間藝術”主題活動,積極探索、豐富藝術教育內涵
安康春節的一些傳統的民間活動有著無窮的魅力,每年家鄉的春節,大型節慶活動,孩子們都會觀看到安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藝術——大頭娃娃秧歌舞、舞龍舞獅、小場子表演、漢劇表演、跑旱船、跑毛驢等等,我們充分挖掘這些家鄉的民間藝術資源,設計了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美術活動,如,舞蹈《小場子》《采茶舞》,音樂欣賞《漢調二黃》《紫陽民歌》《漢江號子》,美術活動《漢江奇石創意畫》《民俗剪紙》《做花饃》等等,讓孩子們去充分感受和體驗藝術活動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因為孩子們對這些家鄉藝術形式已經有了粗淺的感知,所以活動中能夠激發起孩子們積極主動的操作欲望,強烈地參與表演欲,使孩子們積極感受和體驗到了安康民間歌舞、手工繪畫活動帶來的樂趣。
在組織開展“端午節——安康漢江賽龍舟”主題活動中,我們請來家里的媽媽、奶奶和孩子一起制作裹粽子,在濃濃的粽香中感受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了解粽子的品種與種類;跟著老師學習制作香袋,知道那是我們的祖先為了保護我們自身所流傳下來的傳統;觀看家鄉賽龍舟的視頻,激起對龍舟的美的欣賞,畫畫龍舟,制作家鄉每年的龍舟賽的宣傳畫;體育游戲“賽龍舟”更加是力量對比;給他們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的來歷,以及感受愛祖國的情懷。不失時機地組織各種形式的主題活動,使孩子們了解了節日的來歷,同時也感受了民俗活動的豐富多彩,增長了幼兒對祖國家鄉及周圍人的積極情感,讓幼兒的心靈得到和諧地發展。
在我們的身邊,有不少可供開發與利用的教育資源,但我們現在使用的幼兒園教材中民間藝術活動內容較少,而且比較零散,可供幼兒園借鑒的資料也少之又少。因此,結合我園申報課題的初步實施,如何有效地利用我們身邊取之不盡的本土化資源,豐富我園藝術課程內涵,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究。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