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據對智障兒童的研究發現,智障兒童的心理特點——思維直觀具體、概括水平低,缺乏思維的目的性、靈活性、獨立性與批判性;并且對各種事物的理解只有與具體事物聯系在一起時才能做到,抽象思維差。因此,在智障兒童數學教學上,為使智障兒童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其數學教學過程中,特依據智障兒童心理特點:思維直觀具體、對各種事物的理解只有與具體事物相聯系在一起才能做到的特點,有意識地對智障兒童進行直觀性教學探討。
一、生活教學,充分發揮感官作用
由于智障兒童思維直觀、概括水平低,對事物的理解要與具體事物相聯系,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強調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使智障兒童充分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學習中體驗生活,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動手操作,理解感知事物形體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嚴密性等特點。根據智障兒童好動、持久性差的心理,要使學生學的愉快,積極,主動,必須寓教于趣,寓教于樂,才能使學生興趣盎然,產生樂學、愛學的情緒,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動手操作不但能讓智障兒童主動獲得感性經驗,調動學習興趣,而且對于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和身體的健康發育都是非常有益的。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就可采取以下操作:
操作活動1:動手量一量,算一算。量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并計算它們的和,交流并匯報。
操作活動2:剪一剪、拼一拼。剪下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一拼,看能拼成一個什么角?學生拼一拼并匯報。
操作活動3:折一折。通過拼一拼我們知道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折一折會得到什么結果?學生折三角形并匯報。
通過這一動手操作過程,學生知識由直觀操作的感性認識逐步向抽象概括的理性認識過渡,其心理、知識、能力等各方面也會發生新的變化。
三、多媒體教學,整合認知事物特點
由于智障兒童心理上具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往往影響課堂學習效果。而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是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豐富多彩的。面對如此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智障兒童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如教學“時、分,24時計時”時,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經驗,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難以道其“所以然”。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現生活實際。我們先攝取了學生的幾組生活畫面,掃描進電腦,并給每個畫面配上鐘面,能看到時針、分針在不停地轉動。教學時,熟悉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使學生賞心悅目,真切地體會到一天有24小時。
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總之,抓住智障兒童心理特點,利用有效的直觀性教學,不僅促進智障兒童對知識的認識,開發、拓展其思維,還能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