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云
摘 要: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習作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以現代課程理論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為指導,認真實踐語文新課程標準關于習作教學的基本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生習作的實效性,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情況,努力探索有效的習作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習作教學;寫作欲望;訓練有法
習作教學要注重學生習作的實效性,不能為了習作而寫文章。在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情況,創設各種習作教學環境,運用多種習作教學的模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習作的靈感,使學生不但樂于寫,而且還能創造出佳作。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1.讓學生擺脫任務型習作思想
學生怕寫作,究其原因是學生把寫作當成了一個任務,一項作業。而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習作就是平常的交流,就是把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有條理地記錄下來。學生沒有了負擔,自然而然地也就不害怕寫作了。
2.讓學生先說后寫,鼓勵學生多說多交流
學生經常是提筆不知道寫什么,教師要起好引領作用,指導學生先說,鼓勵學生多與同學交流,多參與出謀劃策,“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說得多了,也就不愁寫了。
3.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靈感的催化劑
在作文教學中注重情境的引導,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開拓學生的寫作思維。
二、找好切入點,訓練有法
1.依托教材,挖掘習作訓練點
利用課內閱讀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可以是一課一練,也可以是一課多練,采眾家之長,還可以多課一練;訓練的方法可以是擴寫或縮寫,也可以續寫、改寫、仿寫;可以是片段練習,也可以是完整的訓練。
如寓言故事《東施效顰》,可以根據原有的古文或譯文,發揮自己合理、獨特的想象力,運用反襯的寫法對故事進行擴寫;也可以只進行片段練習,只寫東施這個人,通過指導學生對東施的外貌、衣著、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繪聲繪色地將東施的形象躍然紙上;還可以續寫,想象東施效顰,而被鄰里嗤笑之后會怎樣?一篇文章多種訓練方法,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習作創新能力。
又如《窮人》和《小抄寫員》的體裁都是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品質,而《金色的漁鉤》也是寫人的文章,卻是通過對老班長的外貌、衣著、語言、動作的細致刻畫展示老班長的人物形象,表現老班長舍己為人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另外《黑孩子羅伯特》則是采用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將主人公的特點展示給我們。通過比較閱讀,指導學生把學到的刻畫人物形象寫法,活學活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2.走向生活,尋找習作訓練點
知識來源于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習作也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真實寫照。
(1)觀察生活
教師引導學生做個有心人,學會捕捉生活中的細節,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點一滴。如一個普通的蘋果、一杯熱乎乎的牛奶,學生在校內、外和班級里參加的活動等,通過自己細心的觀察記錄下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體驗并創造生活
在奮斗之后享受成功,在挫折之后品味失敗。有的同學因為優秀從來都沒有被批評過,有些同學則從沒有被表揚……這些司空見慣的事情從不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我們也去當回爸爸媽媽,當一次老師等,除了角色互換的體驗,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體驗:當一回導演,當一回記者等。有了自己獨特的、親身體驗的思維與情感,學生習作也就化難為易了。在學生體驗、創造多姿多彩生活的同時,不但積累了習作的素材,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
習作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習作教學難,學生習作難,但只要方法正確,堅持訓練,注重學生習作的實效性,厚積薄發,學生習作水平會提高。
參考文獻:
郭根福.近二十年來對近20年來我國小學作文改革的回顧與思考.中小學教師培訓:小學版,1998.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