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華
提筆即是練字時,書法育人,以靜制動,用溫潤的書法培育我們的下一代,滋養我們驕躁的心靈,這是我們學校的教育理念。
我校書法學習、書法教育已經蔚然成風,成為我校的特色之一。上到領導下到每一位教師、學生,都注重從各種角度、各個層次進行書法教育書法練習。每天中午在錚錚的琴聲中,每位學生拿起自己的筆,學寫一種筆畫,學寫一個字。我們教的不只是字,而是做人。用學習寫字的心態去學習做人。做一個溫潤有厚度的人。
行成于思,毀于隨;業精于勤,荒于嬉。做人如此,書法練習更在于此。做人要勤于思考,不能隨意盲從。練字,就要在“勤”上下工夫。勤看、勤寫、勤思考。
勤看,就是要注意多向他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身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我們學校教師平時注重發現寫字優秀的典型,給其他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要向身邊人學習,觀察思考別人的字為什么寫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學習和效仿。這也是所謂的處處留心皆學問,天長日久的虛心學習必然使人進步。勤寫,讓自己多寫多練。學校主動為學生創造練習的時間和條件,中午有專門的練字十分鐘,由專門的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每一筆的起筆、運筆、收筆,每一筆落筆之前做到心中有數,字在心中。鐘繇是楷書書法的宗師,《宣示表》是他的代表作,各種筆法齊備,后世楷書都嗣法于此。他學習書法非常刻苦,他曾抱犢入山學書三年,晝夜無間。夜里睡在床上,還以手指在被上仿寫,結果日子一長被子競被劃破了。白天他用手畫地,前后左右畫了一圈,直到無所不及的地方,然后才移動位置。由于勤奮刻苦,最終創立了楷書。王羲之,我國晉朝的一位大書法家,被人們譽為“書圣”,紹興市西街戒珠寺內有個墨池,傳說就是當年王羲之洗筆的地方。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多多少少的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傳說就是當年王羲之洗筆的地方。前輩的字我們要學習,前輩的用心刻苦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從前輩的故事中我們學寫字,我們學做人。
功夫不負苦心人。只有有了刻苦的精神。刻苦思考,刻苦練習,勤于動手,勤于思考,思考字形結構等等,才能在書法上有所長進,學有所成。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