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瑛
摘 要:對于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遇到困難時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對生活積極樂觀。主要闡述了挫折教育的誤區,介紹了實行挫折教育的步驟,并探討了相關注意事項。旨在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教育;挫折教育;信任;獨立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而言,教育是否正確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面對眾多教育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孩子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而挫折教育是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需要接受的。正確面對挫折,可以有效地激發孩子的潛能。
一、挫折教育的誤區
在實行挫折教育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走向誤區,使教育達不到實質性效果。當孩子遭受失敗的時候,通常情況下,為了考慮孩子的自尊心,總是會安慰孩子,如用“考得比你好的孩子也沒什么了不起,還不如你”之類的語言進行安慰,使孩子感受不到競爭的殘酷。不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使孩子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就不會在成長的道路上有所收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將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有些時候,孩子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并不想做一件事,當與大人的想法背道而馳時,往往大人會采取強迫的方法使孩子不情愿地去做,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強。正確的方法是改變想法和態度,為孩子創造自由的天地,在一定范圍內讓孩子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做的過程中親自體會挫折,激發孩子的潛能。
二、實施挫折教育的要點
1.培養信任感
挫折教育越早進行越好,在孩子最需要大人的時候,大人應積極與孩子建立友好、健康、平等的關系,教師和家長共同配合,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孩子都會對所處的環境產生信任感,這有助于彼此進一步溝通。
2.提高獨立性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勢在必行。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讓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不要凡事只想著幫他們料理。培養獨立性的過程,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學會主動學習,并將這樣的獨立性逐漸應用于生活之中。
3.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將會陸續面對一些課程,除了要教會孩子知識外,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孩子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鼓勵孩子將這樣的求知欲望進行到底,引導他們正確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要害怕挫折,而是要勇敢迎接挑戰,努力找到答案。
三、實施挫折教育的注意事項
經歷挫折是必然而意外的過程。必然是因為做許多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做的過程中不排除會受到一些干擾和障礙。而意外則是由于我們無法估計挫折的程度,只能在面對的那一刻才會考慮究竟該怎么做,所以,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要注意結合實際,將教育融入生活之中。遭受挫折,在所難免,只有靠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去戰勝挫折,才能戰勝自己。因此,必須讓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挫折并非經歷得越多越好,其實生活中,孩子會遇到許多挫折,如成績不如別的孩子好,做的事情沒有得到肯定而感到挫敗,因此,挫折應該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無需教師和家長再刻意而為之去創造額外的挫折。雖然說越挫越勇,但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經歷太多挫折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使他們逐漸失去自信,對學習和生活失去興趣。
總之,讓孩子適度受挫就好,在挫折教育上重點要把握“度”,過少或過多的挫折都不利于孩子成長,培養孩子對生活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獨立解決問題,是挫折教育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向守俊,張大均.關于挫折教育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05).
[2]祝正龍.湖北省幼兒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