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宋艷萍
傳統的繪畫教學,教師無法真正地放手讓幼兒自己去畫。應更新繪畫活動中“教”與“學”的環節,教師要放手讓幼兒自己畫。但我們不能完全走另一個極端,純粹的“自由畫”。用“大膽地畫”“畫得和別人不一樣”等空洞的鼓勵去應付幼兒,結果容易變成放任。幼兒自由繪畫,并不意味著教師不用去教,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在指導中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指導中都有所得。
一、寫生畫的“教”與“學”
讓幼兒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去搜索繪畫資料,產生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去想象、去創造、去探索。如:“春天來了”。先帶幼兒到室外觀察春天景色,“小樹發芽了,小草變綠了,燕子飛回來了,天氣變暖和了……”教師再進一步引導“人和動物們有什么變化……”然后組織幼兒畫春天,作品豐富多彩。
二、圖形添畫的“教”與“學”
讓幼兒在幾何圖形上添畫幾筆,構成新形象。這種活動有助于幼兒的發散思維和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在幾何圖形添畫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手掌印添畫》,引導幼兒用手掌印輪廓線代替圖形進行添畫,變出各具特色的畫。活動中,引導幼兒與朋友合作,造型范圍就被大大擴展,孩子添畫的素材更豐富,作品的呈現更具創造性。
三、故事畫的“教”與“學”
故事伴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強烈的吸引力,隨著情節推進,讓孩子參與故事的變更。如《小花傘》故事中,小兔子用小花傘當大蘑菇,躲過了大灰狼;當鉤子,幫刺猬摘果子;小花傘還能干什么呢?孩子們的想象力被極大激發:當拐杖,幫助山羊爺爺過馬路;做雙截棍,對付欺負人的大狗熊;當小船,讓小螞蟻坐著過河……孩子們有了故事的牽引,點子不斷涌現。及時啟發孩子們將想法畫出來,他們當然躍躍欲試。
四、意境畫的“教”與“學”
讓音樂與繪畫融為一體。讓幼兒在聽聽、唱唱、想想、畫畫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如每天做的廣播體操《世界真美好》,通過不同的音樂語匯描繪出各種小動物的特征,引導幼兒想象小動物的動作神態。幼兒一邊聽美妙的音樂,一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繪畫出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面。看公雞在打鳴、象在噴水、小猴在爬樹、小鳥在唱歌……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從一個繪畫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幼兒繪畫活動的引導者、鼓勵者和支持者。要在教育中先學會放開自己的教育觀念,放心、放膽地放手讓幼兒自己畫。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