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雅
摘 要: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優等生”和“學困生”。這種“優等生”和“學困生”不僅僅指的是學習成績方面的優和差,也包括在生活方面的“優”和“差”。與學生的接觸中發現,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成長背景是造成學生“優”和“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學中培優轉差需要教師做的工作不能只限于學習方面,生活方面也非常重要。就如何培優轉差的問題談一些經驗和看法。
關鍵詞:生活;培優轉差;關愛
一、成立幫扶小隊,團結協作改變學生
我所教授的學困生中數量比重最大的是來自于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的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長期缺失或疏于管教,這些學生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比如,做事丟三落四,上學遲到早退,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等。面對這樣的學生和這樣的家庭,教師首先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理解學生、接納學生,然后給他們安排一些品學兼優的同學作為榜樣,團結協作,共同幫助他改掉壞習慣。我班上就有一名學困生,父母長期在外務工,一年到頭很少回家,學生的日常起居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人身體不好,對該學生的管教也是時有時無。長期的放任自流導致該學生不講衛生,做事拖沓,不懂禮貌,學習成績更是門門亮起紅燈。針對這種情況,我在班上迅速組織了一支幫扶小隊,小隊設有四名隊員,其中三名隊員分別在個人衛生方面、學習方面、文明禮貌方面都表現突出,我安排這三名隊員與該學生坐在一起,生活上教他整理物品、做家務,學習上為他講解難題、輔導作業;另一名隊員做好記錄及時上報老師,以便調整幫扶內容和幫扶方法。經過一年的時間,這名學生從言談舉止到學習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組內伙伴幫扶是培優轉差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設置具體任務,讓學生獨立自立
學困生中第二只龐大的隊伍是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因為是家里的獨苗苗,家族性的寵愛讓孩子連穿衣吃飯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問題都必須由他人幫助。學習上更是一點苦都不能吃,一點工夫都不肯下。例如,我們班上的一名學生,是家里三代單傳的寶貝疙瘩,家長對該學生驕縱非常,養成了他生活上比吃比喝重享受,學習上經常抄襲作業應付老師的壞習慣。針對這種情況,我先從培養其自理能力入手,給這名學生布置了許多小任務,比如,打掃房間、整理書包等。為了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還設置了相應的鼓勵評價辦法。每當這名學生獨立完成某項任務時,由其家長填寫評分評價表并通過網絡上傳至校訊通,或共享在班級微信群里,及時對其進行表揚和肯定。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鼓勵,學生不僅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還慢慢樹立了獨立自立的思想意識。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是培優轉差的關鍵環節。
三、真誠的關愛,讓學生走出陰影
第三類學困生是來自于單親家庭的學生。這類學生往往非常聰明,也非常敏感,由于家庭中一些不和諧的生活片段讓孩子還沒有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促進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教師要完成的首要任務。例如,我們班上的一名男同學,在他上小學四年級時父母離異,離異后的父母不似從前那般疼愛孩子,家庭的巨變讓該學生的情感世界幾近崩潰,學習成績也急轉直下。了解到這種情況后,我及時調整了教育方法,以關心關愛為首要任務,走進學生的生活,照顧學生的衣食住行,并不斷地做其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學生重獲家庭的溫暖。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該學生的臉上又重新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健康的心態讓他重新找回了前進的動力,也讓他在六年級畢業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個事例告訴我們不要在一味追求學生學習成績的過程中忘記了對孩子健康情感世界的塑造,不良的情緒和心態是導致學習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簡單的幾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是很多生活中的“差”造成了學習上的“差”。而很多“差”生的出現與我們教師太過重視專業教學而忽略了生活教育有一定的關系。生活就是個大課堂,我們的教育應該從生活中的點滴抓起,重視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是培優轉差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