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 要:參觀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后,對學校體現的“做中學”理論進行探討。
關鍵詞:“做中學”理論;應用;內涵
近期參觀了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下稱D2),這所年輕的學校從辦學理念到學生活動的開展,從班級名稱的設置到校園文化的傳播,處處體現出教育學中的先進理論。筆者僅對學校在體現“做中學”思想方面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做中學”理論
1.“做中學”理論的提出
杜威是美國近代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他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在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教育理論的三個核心命題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貫穿和滲透在他的教育理論各個領域的總原則就是“做中學”。杜威從批判傳統教育的“從聽中學”出發,提出了“從做中學”。他認為,“從做中學”是一種比“從聽中學”更好的方法,體現了知與行的結合。
2.“做中學”理論的內涵
杜威認為,“從做中學”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從做中學”,主張從經驗中積累知識、從實際操作中學習,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手、腦、耳、口等感覺器官親自接觸具體的事物,通過思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知識,最后親自解決問題。杜威所提出的“從做中學”的內容具體包括三個方面:(1)藝術活動,其中有油畫、繪畫、泥塑、唱歌等;(2)手工訓練,其中有木工、金工、紡織、烹飪、縫紉、園藝等;(3)要動手的科學研究。杜威還認為,“從做中學”的內容使兒童關心的并不是那些客觀事實和科學定律,而是直接材料的操作和簡單能量的運用,以產生有趣的結果。
二、“做中學”理論的應用
1.“做中學”理論在D2的體現
學校的學風有一點是“勤踐行”,學校的會議室的墻上有這樣一句話:學校就是社會,教育就是生活。這些清楚地表明了“做中學”理論在D2的重要地位。在學校的走廊上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學生親自制作的十字繡,還有學生的書法作品、板報、繪畫作品等展覽。這體現了“做中學”理論內容的藝術活動中的繪畫方面和手工訓練中的縫紉等方面。學校還開辟了一個小小的園地,在這里,部分學生在教師和校工的幫助下,自己動手種植蔬菜。據介紹,這是D2的特色之一,開設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自體驗勞動的過程,學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從做中學”的環境,并指導學生去從事要完成的活動。這體現了“做中學”理論內容的手工訓練中的園藝方面。學校還開設了各種俱樂部,如體育俱樂部、文學俱樂部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體驗“做中學”理論中的動手的科學研究。學校每年開辦一次書香節,其中的系列活動之一是“紅領巾跳蚤市場”,這也體現了“做中學”的理論。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動活潑地學習,既重視知識的傳授,又不脫離實際生活、現實社會,充分體現了“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的思想。
2.從“做中學”理論在D2的應用得到的啟示
我國的學校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正經歷著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變革。作為一所普通的小學,從D2的實踐,我們看到了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們的基礎教育正從單純的“知識灌輸”向著促進學生去實踐、去體驗、去創造,并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方向去發展。我國目前的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做中學”理論的運用,學生能在自身的活動中進行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安排;同時,新型的師生關系也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體現出來,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再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而是成為一種協調一致的關系;通過“做中學”理論的實施,就有了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的出現,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再僅僅是關心分數,還要綜合考查做的過程和學的過程;此外,“做中學”理論也呼吁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近幾年,我國在基礎教育領域進行了全面的新課程改革,“做中學”理論讓學生走出課堂,促進了“研究型課程”和“綜合型課程”的開展,為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起到了推動作用。“做中學”理論也為目前廣泛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任務驅動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持。
三、“做中學”理論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杜威指出“單純的經驗并不構成學習”,在“做中學”時,學生“僅僅是去做,不管怎樣生動,都是不夠的”。也就是說,學生從“做”中才有真正地學習,但是“做”并不等于“學”,在學校教育中要避免走極端的現象發生,既要避免過去那種過分注重以學科為中心,忽視學生經驗的做法,那樣的做法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又要避免過分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發展學生的興趣,而忽視了學科知識的學習,其結果是很難使學生學好學科知識,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在應用“做中學”理論時,既要注重滿足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的自我展現,也要注重環境和學科知識對學生心智的訓練和心靈的塑造。在課堂教學中,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應該源于學生的生活實踐,以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主動和更深層次的思考,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真正有所感悟。“做中學”不是不要教師講解,而是在學生有所感悟以后再講,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好知識。
參考文獻:
[1]田繼忠,支愛玲.談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寧夏教育科研,2006(02):16-18.
[2]賴紅梅.淺談杜威“從做中學”的理論內涵及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2008(08):32-34.
[3]鄭治國.從杜威的“做中學”看現代教育[J].江西教育,2004(03):25.
[4]盧飛麟.對實施“從做中學”中所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4(09):38-3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