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鈴霞
摘 要:校園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成分,校園文化的建設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綜合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樣,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也有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主要從音樂教育的角度來討論一下音樂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音樂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中小學
音樂作為人類藝術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為人類的生活、情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現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因為音樂教育有助于校園文化建設,更重要的是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優良品格,進而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的發展,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
一、音樂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而言,中小學音樂教育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識譜、演唱、樂器、音樂欣賞等融進了課堂,豐富了課堂的教學結構,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具體的音樂教育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不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比如說,一些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將演唱技巧的教法放在了首要位置,而忽略了音樂對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引導,教師應該明白,學生學會唱歌的技巧是次要的,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要成為歌唱家,而教會學生欣賞音樂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欣賞美好的音樂能夠激發學生積極的精神狀態。
二、音樂教育應該注入生氣
中小學的音樂教育還應該是生機勃勃的,學校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性格發展,中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正是活潑好動的,因此,教師也應該在音樂教學中注入音樂的生氣,并將音樂注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去,使學生的生活音樂化,使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能夠有精神愉悅的表現。比如說,教師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注重童謠的教學,就可以很有效地培養學生愉悅的精神狀態。童謠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歌曲,主要特點為曲調簡單、韻律歡快,歌詞的取材貼近生活且富有教育意義、富有情趣。這些特點使得童謠具有教學價值,且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童謠的種類豐富、類型多樣,是為中小學音樂教學注入活力的首選。同時,童謠的學習也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張茵.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策略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