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晶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從一開始的警察、保姆式的監督,到現在有條不紊的管理;從原來的幼稚、簡單到現在的方法靈活、講究策略。我覺得是在工作中的實踐和反思,不斷的總結和訂正,促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取得了點滴的進步。
一、開展常規教育,讓孩子在體驗中收獲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每接一個班級,我都為集體設計這樣的目標:學習上講認真,活動中講快樂,生活中講衛生,行為上講規范,語言上講文明,待人上講禮貌,集體中講尊重,處事中講謙讓,校內外講安全。
1.將環境布置與每學期的教育重點相結合,把評價和環境布置相結合,讓鮮明的評價結果做動力,督促學生不斷進步
學生需要精神的獎勵來肯定他的做法,彰顯他的成績,各種獎章的評比,張貼在不同的園地中,無形中對班集體起到了很大的促動作用。
2.抓住關鍵點進行教育,規范學生的行為
早入校、兩操、午休、晚放學班車等9個點常抓不懈,也是培養“小擔當”的有利契機。每項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班主任及時督導,嚴字當頭,言出必行,獎懲分明。
3.綜合演練,進行規范訓練
再多的說教也不如一次實踐來得記憶深刻。小學生規范的養成,很大程度上來自時常性和階段性的規范訓練。在近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能夠抓住教育時機,對學生進行坐、立、行、上下樓、聽鈴聲、專心聽講、認真作業、愛護桌椅、安全行走、清潔衛生、禮貌謙讓的訓練,教師講解和學生示范相結合,以演練促習慣的養成。
二、開展特色活動,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
“陽光、儒雅、能力強”,是我所教學生的特點;“健康、守紀、勤學”,是我所帶班級努力形成的特色。
1.策劃參與調動,形成集體的合力
和孩子們在一起,是我做班主任的原則,間休、大課間、體活課不好管理,易發事端,除與學生一起玩,我們高新小學部還倡導傳統游戲跳大繩、小繩。還開發了一些小游戲,像“編花籃”“大鯊魚”等,力求讓學生活動得更安全、更放松。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提高能力。每個課間活動都是有組織的,甚至是有競爭的,學生對集體就有了感情,有了依賴,集體的凝聚力就形成了。在此次小學部開放課的大繩和小繩表演中我班學生全體參與,學生可神氣了。操場是一個開闊的地方,課間是一個開放的時間。學生天性活潑、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為使學生安全、健康地開展課間活動,班主任要善于觀察發現活動中的問題,當好引導者。
2.精心設計活動,觸動學生的心靈
從規范嚴整的升旗儀式到文體活動,我都高度重視,并精心設計。我讓經常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其他學生自覺、安靜地在位置上看書,在好的環境下,他們很快地完成了任務。于是,我再讓他們說說感受。這些孩子都說:“這次他們沒有影響我們,所以,我們做得很快。”體驗結果:讓他們懂得紀律是學習的保證,使他們真正在內心中得到內化,真正自覺地養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受到教育,撥動了學生的心弦。
3.自主開展班會,提高學生的能力
我改變班會課班主任一手操辦的做法,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班會,我的任務就是把把關,于是每周都有學生主動請纓,認真設計班會,從主題的設計到內容的安排,甚至黑板的書寫,都有學生自主完成,一個學年下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都增強了,同時也實現了自我教育的過程。
4.形成家校合力,奠基生命的奇跡。
讓家長與老師同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我利用家校溝通卡,每周讓宣傳小組的成員自行設計周信及時與家長溝通。在班主任工作中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假期與家長一同創立了5個劇社,表演得個個都很精彩。
今后的工作,我將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經歷,更有對不斷自我完善的設想。我只是一名教育的農夫,躬耕在希望和失望交織的土地,披星戴月,篳路藍縷,當我迎著風兒思索下一片幼苗怎樣侍弄時,且思且行,且行且思,我能夠預期蓓蕾的綻放和果實的豐碩,那一片成林的蒼蒼莽莽和遮天蔽日。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