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榮
班主任是教師中地位尊貴而責任最大的。在影響個人成長的重要人物中,總有班主任的一席之地。然而,并不是每個班主任都能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與任何專業化的工作一樣,班主任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好的教師不一定是好的班主任,辛苦一生的班主任也不一定都是優秀的班主任。優秀的班主任是實踐+反思+學習鍛造而成的。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我國的師范院校在培養學生時,忽視了班主任這一塊,教師上崗后也大多缺乏必要的班主任培訓,在人們心中,似乎認為會當教師就天然的會當班主任,實際上,許多人在“孤獨和黑暗中”苦苦摸索,在模仿和自以為是中走著自己的路,累并痛苦著。所以,需要培訓,需要專業引領,需要同伴互助,需要不斷自我修煉和提高。
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國家教委《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校領導者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的得力助手。”
2006年6月,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中小學班主任是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溝通家長和社區的橋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
比較教育部和教委的文件,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群眾要求的提高,班主任角色內涵在不斷豐富,標準在不斷提高。
根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結合我自己的工作體會,我對班主任角色添加了一些新的認識:
1.班集體的“行政領導”,有一定的權利
2.學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我國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首次談到了中小學安全工作,其中有4條專講中小學安全工作,并把做好學校安全工作提高到法律層面,凸現了學校安全的重要性;以教育部為首的十部委以部長令聯合發布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將學校安全管理推向一個新高度;從1996年開始,我國把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一定為“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2010年5月,中央又召開了兩次校園安全會議,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成為多發事件和關注熱點。作為最熟悉學生情況的教育工作者,作為學生在校期間最直接的監護人,班主任無疑應該是學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3.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第一責任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4.學生的保姆、心理醫師、行為導師、監督警察、朋友等
我認為這些定位都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班主任的目標是一致的,只不過方法不同而已。
5.“我認為班主任是船工、是公仆,是為學生服務的。”——魏書生
對此話我極為贊同。我認為,教育是公共服務行業,教師是服務人員,我們的雇主是政府,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學生,為學生服好務是天經地義的。
二、班主任的職責
1.建設班集體
班級群體就叫“班集體”嗎?形成班集體是有一定條件、有一定標準的。它應該有共同的奮斗目標,有堅強的領導核心,有正確的輿論,有優良的班風和傳統,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有嚴密的管理制度,有積極向上、互幫互助的學風,特別是能夠開展豐富多彩的、生動活潑的班隊活動。建設班集體的水平反映了一個班主任的綜合素質。
一個有模有樣的班集體,應該有班名、班號、班訓、班風、班干部(包括少先隊干部、課代表)、班內工作分工、座位、班級墻面文化、“三操”隊形、緊急事件避險、疏散方案、一日常規、一周常規、班會的內容與組織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學習風氣。
2.建設班級學風
(1)用身邊感人的事跡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2)明察暗訪、座談調查,利用班會、晨會、隊會時間及時肯定積極向上的學風,否定消極因素,把握班級學風動態,因地制宜,對癥下藥,使班級始終保持在奮發向上的良好學風。
(3)營造氛圍,把好勤奮關,讓學生敢問,養成善于質疑的學風,使學生由被動提問逐步轉向主動提問,養成習慣。
(4)把好作業關,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學風。
(5)鼓勵學生課后自學,課內學風與課外學風并重,使其養成自覺學習的學風。
(6)建立學習小組,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7)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相信他們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讓學生看到長處,增強信心。切忌評價失去激勵、生硬冷漠、措辭嚴厲、造成壓力、產生逆反。
(8)充分利用班級園地、班級日志、網絡博客、學風建設網頁等,加強學風建設。
(9)發揮班干部在學風建設中的核心作用(民主選舉、定期評價、分工明確、授予權利、相互制約、經常溝通、樹立威信、形成合力)。
誠然,僅靠空談道理,生硬地嚴格要求,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是抓好良好班級學風建設的基礎和前提。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