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合格負
在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語言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廣大的相關教學工作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他們的特性積極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數學語言能力,這將為他們后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發展提供保障。
一、運用規范性數學語言對學生進行熏陶
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言談舉止對他們有一定的影響力,可以這樣說,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語言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正確使用規范的語言,不僅用詞要恰當,表達形式也要簡潔明了。針對概念進行敘述時,要規范準確并符合邏輯;針對解題思路進行陳述時,要有憑有據。這樣才能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要加強他們傾聽的認真度,并提供給他們模仿的機會,而實現有效模仿數學語言的前提條件就是認真傾聽。
二、在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中培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數學語言是一種具有較強的規范性和邏輯性的特殊語言,同時也是學生思維的表現形式。而操作則是學生通過動腦和動手進行的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正因為如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演示操作的過程,并要求學生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然后,讓學生針對操作過程,用有條不紊的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真正實現動腦理解和動手操作及動口表達的有機結合,進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獨創性和靈活性的發展。例如,在針對長方形的周長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配,讓各小組準備大小不一的長方形卡片,全組人員共同合作,通過討論、研究和計量等方式計算出卡片的周長,然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依照自己計算卡片周長的過程進行語言的論述,鼓勵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一來,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給學生創造了輕松的學習環境,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總而言之,教師從學生的語言表達中能充分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思維發展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他們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邏輯性有一定的提高,還能充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并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蘇會生.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據分析意識的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