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第一學段的朗讀目標是“學生要用普通話去朗讀課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朗讀既可以練習學生的普通話,又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小學第一學段語文教學中,要督促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在朗讀方面也要訓練起來。在課堂上,多為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恰當運用多樣的朗讀方式,不但讓課堂充滿童趣、情趣,而且還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朗讀的樂趣。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朗讀方法。
一、發揮教師范讀的作用
在朗讀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多讀課文給學生聽,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范讀是非常重要的,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在讀的時候,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和角色表現出生動形象的語言,還有目光、姿態、表情、動作等無聲的體態語言。教師在范讀的時候,有的學生也會跟著一起默默地讀,這樣教師的范讀就會把學生一起帶入朗讀的境界,學生會跟著老師的節奏和語調一起在快樂中朗讀。如,我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世界多美呀》時,我導入課文后,先范讀課文,孩子們被我繪聲繪色的語言所折服,看到他們甜甜的笑臉,純真的目光,我知道孩子的心里已經喜歡上這篇課文了。隨即,我讓孩子們自己去讀課文。因此,我認為教學中,教師發揮范讀的作用能有令人欣慰的教學效果!
二、發揮多種形式讀的作用
低年級小朋友多是形象直觀的思維,因此,需要我們幫助創設不同的情境,渲染氛圍,引導他們走進文本,根據文章角色的人物和氣氛、語調,朗讀出來的文章是非常的優美和動人。教學中可采用同桌互讀、分角色朗讀、小組比賽讀、表演讀等形式來進行語文教學,這樣能有效地調動孩子的各種器官參與課堂。如,在教學《鮮花和星星》這首兒童詩時,我采用了表演讀的方式,學生興趣盎然,入情入境,感受到鮮花和星星的多和美,體會到了在夏天看鮮花和數星星的童趣。又如,在教學《蘑菇該獎給誰》這篇童話時,分別有三位學習比較突出的學生進行朗讀童話中的三種動物的語言,三位同學有聲有色的朗讀把全班學生帶進了朗讀的情境。再如,在教學《三個小伙伴》時,我讓學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來演習,學生都非常的高興,都搶著來演,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小動物們團結的精神與勞動的快樂,通過表演使學生對朗讀情感增添了不少體會。不同的朗讀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采用什么樣的朗讀形式要因文而異,這要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安排,讓學生沉浸在快樂的讀書中。
三、發揮評價的作用
兒童天生喜歡鼓勵和贊美。在朗讀教學中,每個學生都要做到怎么聽,怎樣讀,怎樣評價,課堂上,我們常常會請學生進行讀后評價,而往往聽到的是“讀得不熟練”“讀得沒有感情”“讀得很有感情”等抽象的簡單的評價,這些評價提高不了孩子們的朗讀能力,只有老師的及時誘導才是至關重要的。在評價的時候不僅要鼓勵讀的好的學生,更要對那些稍微讀的不好的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再接再厲,培養學生朗讀的勇氣和自信,讓學生在課堂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和學習效率。如,在教學《月亮灣》一課時,我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出月亮灣美麗。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我說:“你讀得很響亮,但是老師還沒欣賞到月亮灣的美呢!”我根據他們的優點來表揚他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自己讀得不好而垂頭喪氣了。第二個學生有進步了,我評道:“呀,這下,我看到美麗的月亮灣啦!我仿佛看到了月亮灣彎彎的小河,茂密的茶樹林……”最后我把最能表現月亮灣美麗的語句按照學生的語調重復朗讀一次,這樣學生就能感覺出哪里不好,來進行修改,實際是在強化朗讀要領。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意會,讀得趣味盎然。這樣的做法,通過評價可以讓學生知道哪里讀的不好哪里讀的好,對課文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還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另外,還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不妨多讓學生作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甚至家長評價,給學生更多交流的空間,多讀多悟,讓學生的朗讀水平不斷提升。只要我們施以個性化的評價,就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促使每位學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有效的朗讀方法指導,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把朗讀課文當成一種生活中的樂趣,來增長知識,不斷地積累更多的語言,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們不斷地指導學生朗讀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只有在長期的課堂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后去改進,通過朗讀讓學生喜歡上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語言的優美,真正達到“書味在胸中”的境界,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真正變成一個書聲瑯瑯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趙立萍.讓課堂充滿瑯瑯書聲[J].青海教育,2014(Z1).
[2]肖培新.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情,2012(1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