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娟
摘 要:在現階段各項事業都取得較大進展的今天,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對于教育質量的提升也越來越重視,這不僅能很好地改進當前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同時也可以為我國的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小學是我國教育的初級階段,因而在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形成上也是十分重要的,以下就圍繞小學語文教學中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展開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文素養;培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年級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現狀
小學的教育是學生進入正規教育的起步階段,因而其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升都是十分關鍵的。雖然現階段的教育逐漸地走出了應試教育的束縛,但是,在實際的學習中,仍然沒有找到和形成更加客觀的考核方式,因而教育的重心依舊放在了讀寫算能力的培養上,因而忽視了審美能力和興趣愛好的引導,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中表現的比較明顯,因此需要進行科學的改進,促進學生全方位地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年級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方法
1.樹立正確的意識是實現語文素養提升的重要前提
語文課程的學習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但是從更深的層次來說是審美與情操的陶冶。重視這種語文素養的提升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樹立和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從而實現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
2.加強識字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認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它可以通過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來實現有效教學。在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文字結構的分析進行拓展訓練,或者通過通俗易懂的語句和兒歌來加強記憶。通過故事的講解來加強學生對于漢字的理解和學習,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有利的。在中年級階段主要還是要加強學生拼讀能力的訓練,可以采取找伙伴等方式進行強化訓練,可以有效地提升實際的教學效率。
3.堅持把語文課程的口語訓練教學規范化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指導學生能夠正確地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自然包括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同時在內,這一點我們僅從教材單元練習的“日語交際”教學中可以一斑窺豹。因此,正確規范小學生的口頭語言來表情達意,就越發顯得十分得重要了。在小學語文口語訓練教學中,應遵循先簡后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說話可遵照以下內容進行:由字擴詞,用該詞說一句話,再圍繞該句話說一段話;由實物產生聯想,引導學生說上一段話;指導學看圖說話。
4.堅持把語文課程的有效閱讀教學常態化
閱讀素來就有“學習之母”和“語文學習的根本基礎”之說。這種基本認識和教學行為,對于小學中年級學段語文教學而言,顯得既非常及時又特別重要。因此在這一階段,勢必堅持把有效閱讀教學實施常態化。首先,借助教材具體內容,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目標。在“現行版”的閱讀教學中,小學各年級段都有其基本要求。比如,中年級學段的基本閱讀要求是:能夠借助字典等工具聯系課文進行分段,并能概括其段落大意;注意讀通課文,能夠全面把握大意,讀出課文感情。從四年級開始,則是以“導讀”“預習”“思考、練習”的形式來滲透每篇課文的閱讀要求。讓小學生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學習目標,他們的閱讀學習就會有種方向感和指向性,學習過程就會少走彎路。其次,通過自學和重點指導,幫助學生實現閱讀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正確地讀、流利地讀、有感情地讀、理解性地讀和質疑性地讀,幫助小學生能夠基本做到“讀準字音、理解詞意、讀通課文、簡述內容、劃分段落、答題質疑”。再次,要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本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給予引導、啟發和點撥,并做好當堂檢測和總結梳理工作。
5.寫作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點
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學生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高低的主要標志。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寫作即寫話,是寫作的啟蒙階段,教師應培養學生從說好和寫好一句話入手,再到說好和寫好幾句話、一段話和一個小片段入手。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中年級的寫話教學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于寫話,再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積累習慣,讓學生多看看、多聽聽、多想想身邊的事和物,把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說一說、寫一寫,最后再讀一讀、改一改,逐步提高寫話能力。
由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教師加強現階段小學中年級語文素養的培養,實現認字、閱讀、拼寫、寫作等能力的全面發展,這樣才能為小學教育質量的提升和語文基礎的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我們的老師也需要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將學習的主體位置交還給學生,從而實現學生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梁華.落實語文“雙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