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順麗
摘 要:情感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寓情感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才能實現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才稱得上是成功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數學;教學
積極、愉快、健康的情感有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能缺少情感,有了愉悅的情感,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感知也會更加敏銳,也更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營造愉悅樂學的課堂氛圍
民主、平等、開放、歡快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有助于小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童真童趣,幫助學生養成自主獨立的行為習慣;鼓勵學生對教師、教材和同伴質疑,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倡導學生進行小組協作學習,組員之間對數學問題展開討論或辯論;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要正確地對待;張揚學生的個性,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只有這樣,學生和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才能共同體會學習和教學的樂趣和成果,才會更加主動地探索和創造。
二、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情境,讓學生擁有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如果總是碰壁,就會使他們產生挫敗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教師應有目的地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會經過自己的努力戰勝困難的樂趣,進而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比如,在課堂提問時要遵循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到;課堂學習時也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對學生的正確回答給予肯定和贊賞,通過正強化使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并轉化為數學學習的動力。
三、鏈接社會和生活,進行情感藝術的數學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將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有機聯系起來,組織基于學生認知和生活經驗的數學活動,能促進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數學問題,同時這種知行合一的教學方法,對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智力,保證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比如,在學完“統計圖表”后,開展“聰明購物者”為主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體會其蘊含的數學知識,激發他們情知互動。
總之,教學過程應是促進學生學習、體驗和感悟的過程。我們教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滲透情感與態度教育,關注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林雅嶸.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3(07).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