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云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新課程改革中基本理念的首條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何在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增強學生底蘊,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顯得特別重要。
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帶給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寬知識面,提高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那么,如何在低年級閱讀中落實以讀為本呢?指導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在教學時,適時提出閱讀目標,學生按照閱讀目標讀文后,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生字、新詞有了初步的感知。教師要多范讀,精彩的角色朗讀、抑揚頓挫的品讀,一下子就能把學生帶入美好的境界中。在指導學生讀書上,不僅要注重集中指導,而且要十分注重對學生個性的指導。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被指名朗讀的機會。要悉心地指導學生哪個地方要怎么讀,當孩子們那稚嫩的童音,入情入境地朗讀時,孩子們已經進入了最佳的學習狀態。這時,我們教師及時恰當的鼓勵,可謂是激發他們朗讀興趣的一副靈丹妙藥。低年級的孩子模仿能力強,經過長期的訓練,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便形成了良好的語感。
二、與文本對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創設問題情境,形成閱讀期待。在語文教學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進行教學,總伴隨著一些問題。問題設計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師如能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特點,創設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情境,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具有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這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前提。如,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口語訓練貫穿始終。課始,看圖說話“你看到了怎樣的荷葉?”課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說說青蛙呱呱地在唱什么歌。說說“——來——去”的詞語,并練習說話。課尾拓展:還有誰會喜歡荷葉?它把荷葉當成了什么?教師的巧妙設計,學生通過用自己的動作、語言和想象,大膽地、創造性地把自己感知的知識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這樣既對知識有了深刻而又具體的認識,又激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愿望,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顯然,一個人要想適應社會,并能在社會大浪中淘成真金,必須從小培養多方面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培養,必須立足于課內,延伸于課外。我們只有重視學生的長遠發展,才能探索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最佳途徑,才能為學生的語文世界打造出更廣闊明麗的天空。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