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孔德
摘 要:托爾斯泰曾說:“成功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對于教學而言,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若想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首要達到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懸念;實踐操作
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思考性、邏輯性的學科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巧設懸念,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都很強的學科,所以,身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運用有效手段,彌補數學教學中的這一不足,使學生愿意學數學,喜歡學數學。所以,我們可在課堂上提出耐人尋味的問題,巧妙設置教學懸念,從而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比如,在學習《倒數的認識》這節內容時,在課堂上,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杏和‘呆這兩個字,你們寫在本子上觀察一下,說說你發現了什么?”“上下兩部分調換了位置!”學生聲音響亮地回答道,“沒錯,這種現象奇妙吧,它不僅存在于語文中,在數學中也存在著,那么,它在數學中究竟以怎樣的形式存在?有什么意義?今天這節課,就請大家一起跟隨老師去揭秘這種現象。”這樣,我在正式教授新課之前,設置富有趣味性和懸念性的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促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加強實踐操作,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一言堂、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產生厭倦心理,教學效果也差,所以,我們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教授各種數學概念、規律、原理,還應給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提高他們的積極參與性。
比如,在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這節內容時,在學生初步掌握了計算圓的周長和圓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后,我把學生帶出了教室,來到了學校的圓形花壇前面,然后,給他們提供了測量工具,讓他們自行測量,并根據得到的測量數據,計算圓形花壇的周長和面積。如此,我便將學生從封閉式的環境中解脫了出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也有利于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采取新穎、生動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變得樂于學數學,對數學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并由此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韓偉.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實踐研究[D].魯東大學,2014.
編輯 馬燕萍